追求幸福之外的人生意義:艾蜜莉・艾斯法罕尼・史密斯(Emily Esfahani Smith)的四大支柱

 追求幸福之外的人生意義:艾蜜莉・艾斯法罕尼・史密斯(Emily Esfahani Smith)的四大支柱

追求幸福之外的人生意義:艾蜜莉・艾斯法罕尼・史密斯(Emily Esfahani Smith)的四大支柱


幸福不等於人生意義

  現代社會對「幸福」的追求近乎痴迷,然而,幸福感往往是短暫的,無法帶來持久的滿足。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指出,人生意義來自於奉獻自我,服務他人,並發掘自身潛能。研究顯示,擁有生活目標的人更具韌性,在學業和職場表現更佳,甚至壽命更長。因此,追求人生意義可能比追求幸福更能帶來滿足感。


歸屬感:建立愛的連結

  歸屬感是人生意義的第一個支柱。它來自於與他人建立深厚的關係,在其中我們因真實的自我而受到重視,同時也重視他人。真正的歸屬感源自於愛,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我們可以透過主動付出關愛、建立連結來培養歸屬感。


目的:貢獻與服務的力量

  人生意義的第二個支柱是目的。找到人生目標不僅僅是找到一份令人快樂的工作,更關乎我們能為他人付出什麼。目的的關鍵在於運用自身優勢為他人服務。對許多人而言,工作是實現人生目標的主要途徑,透過工作,我們貢獻社會並感受到自身價值。


超越自我:體驗靈性層面

  超越自我為人生意義的第三個支柱。超越的體驗發生在我們超越日常生活瑣事,自我意識消融,感受到與更高層次連結的時刻。這種體驗可能來自於欣賞藝術、宗教信仰或全心投入創作。超越的體驗能改變我們,讓我們變得更無私,更慷慨。


敘事:重塑生命故事

  人生意義的第四個支柱是敘事,即我們如何看待和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透過從生活事件中創造故事,我們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我們可以編輯、詮釋和重述自己的故事,賦予生命新的意義。改變敘事的方式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將負面經歷轉化為成長和啟示。


相關書籍

  《意義的追尋》Emily Esfahani Smith著:這本書探討了人生意義的四個支柱,並提供實踐建議,幫助讀者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意義和滿足感。


  《活出意義來》Viktor E. Frankl著:這本書是作者在納粹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感悟,闡述了即使在最惡劣的環境中,人們仍然可以透過找到生命的意義來獲得力量和希望。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