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恩.寇金(Shane Koyczan):霸凌與傷痕,用詩歌療癒心靈

 謝恩.寇金(Shane Koyczan):
霸凌與傷痕,用詩歌療癒心靈

謝恩.寇金(Shane Koyczan):霸凌與傷痕,用詩歌療癒心靈


童年創傷:心靈深處的隱藏

  講者在童年時曾遭受霸凌,他將受傷的心隱藏起來,深怕再次受到傷害。他分享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種種痛苦,包括被父母拋棄、被同學嘲笑、被貼上各種標籤。這些經歷讓他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厭惡,甚至一度想要傷害自己和他人。講者提到,小時候他媽媽曾告訴他:「如果你不夠小心的話,總有一天會有人破壞它。」因此他把心藏在床底下,但這並非安全的藏匿之處,因為他還是受傷了。他形容自己因為「為自己挺身而出」而得到高山症,顯示出他曾努力對抗霸凌,卻因此付出代價。


霸凌的影響:從受害者到加害者

  講者坦承自己在青少年時期也成為了霸凌者,他利用作業來換取友誼,並故意給同學錯誤的答案來報復。這種行為讓他感到滿足,但也讓他更加厭惡自己。他意識到,霸凌不僅傷害了受害者,也扭曲了加害者的心靈。講者提到,他曾夢想成為一名摔角手,但這個夢想被同學「杜克.垃圾車.杜魯斯」抄襲,讓他心碎不已。他轉而投入詩歌創作,將自己的痛苦和憤怒轉化為文字的力量。


療癒與成長:詩歌的力量

  講者在19歲時開始寫詩,透過文字來表達內心的痛苦和掙扎。他寫下了許多關於自我厭惡、孤獨和絕望的詩句,但也寫下了對愛、希望和救贖的渴望。詩歌成為了他療癒傷痕、重新認識自己的方式。講者分享了他15到18歲時對自己的厭惡,以及19歲時決定要愛自己的轉變。他認為,為自己而戰不一定要訴諸暴力,也可以透過寫作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霸凌的普遍性:校園中的惡性循環

  霸凌在校園中普遍存在,每個學校都像是一個「綽號工廠」,不斷製造出新的標籤來傷害孩子。他質問,如果沒有人願意傾聽孩子們的心聲,他們又怎麼能為自己發聲?霸凌不僅僅是孩子之間的殘酷行為,更是整個社會的問題。講者分享了兩個故事,分別是一個臉上有胎記的女孩和一個被領養的男孩,他們都因為自己的特徵而遭受霸凌。這些故事凸顯了霸凌對孩子造成的深遠影響,以及社會對這些孩子的忽視和冷漠。


勇敢面對:擁抱自己的美麗

  講者鼓勵所有曾經遭受霸凌的人,要勇敢面對自己的傷痕,不要讓過去的陰影定義自己。他呼籲大家要學會愛自己,欣賞自己的獨特之處。即使世界告訴你放棄,也要堅持下去,因為你的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告訴你,你是美麗的,你是有價值的。講者強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麗之處,即使不符合主流審美標準,也不應該因此感到自卑。他鼓勵大家要學會欣賞自己的獨特之處,並勇敢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光芒。


團結與支持:為弱勢發聲

  我們要學會鼓勵弱者,因為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們要團結起來,為那些被邊緣化、被忽視的人發聲。我們要相信,我們不是我們被稱呼的樣子,我們不是被拋棄在路旁的車子。我們要走出車外,尋找屬於自己的光芒。講者認為,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弱勢群體,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同理心,關心身邊的人,並為他們提供支持和幫助。只有當我們團結起來,才能創造一個更友善、更包容的社會。


相關書籍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本書由喬納森.法蘭森(Jonathan Franzen)撰寫,描述了一個美國中西部家庭在20世紀下半葉的變遷,探討了家庭關係、社會壓力和個人成長等議題。書中呈現了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包括自我認同、人際關係和家庭衝突等,這些議題與講者所探討的霸凌問題息息相關。


  《奇蹟男孩》:本書由R.J. 帕拉秋(R.J. Palacio)撰寫,講述了一個天生臉部有殘缺的男孩奧吉,如何在學校和生活中面對各種挑戰,最終贏得同學的尊重和友誼的故事。這本書鼓勵讀者要學會接納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並用愛和善良來化解歧視和偏見,這與講者所傳達的訊息相呼應。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