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型人格:臨床心理師拉瑪妮・德瓦蘇拉(Ramani Durvasula)教你如何辨識與應對

 自戀型人格:臨床心理師
拉瑪妮・德瓦蘇拉(Ramani Durvasula)教你如何辨識與應對

自戀型人格:臨床心理師拉瑪妮・德瓦蘇拉(Ramani Durvasula)教你如何辨識與應對


自戀型人格盛行率與其影響

  自戀型人格在我們的生活中相當普遍,大約每六個人就有一位是自戀者。與自戀者相處可能對個人造成深遠的影響,形塑其人格發展,甚至可能影響其自我認同。在成年後初次遇到自戀者也可能對自我認同產生負面影響。自戀者缺乏同理心、喜歡支配他人、追求讚美與認可,且在關係中表現出貶低、操縱、煤氣燈效應等行為。


自戀型人格的特質與行為表現

  自戀型人格並非單一類型,而是涵蓋多種不同形式,包括誇張型自戀、惡性自戀、脆弱型自戀和共有型自戀。誇張型自戀者通常表現出自信、魅力、自負等特質,而脆弱型自戀者則更傾向於社交焦慮、受害者心態和怨恨。惡性自戀者是最具破壞性的類型,他們善於操縱、剝削他人,甚至可能表現出危險行為。共有型自戀者則透過行善來獲得自戀供給,他們可能表現得像救世主,但其動機卻是為了獲得讚美和認可。


自戀型人格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自戀者擅長吸引他人,因為他們通常具有魅力、自信等特質。然而,與自戀者的關係往往始於強烈的吸引力,但隨之而來的是貶低、操縱和煤氣燈效應。這種關係中的情感操縱和貶低,會讓受害者感到困惑、自我懷疑,甚至失去自我價值感。


如何辨識自戀者

  辨識自戀者並不容易,因為他們善於隱藏自己的真實面目。然而,透過觀察他們的行為模式,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線索。自戀者通常表現出缺乏同理心、自我中心、需要過度的讚美和認可,以及在面對批評時容易憤怒。此外,他們也傾向於將自己的問題歸咎於他人,並在關係中表現出操縱和控制行為。


如何應對自戀者

  應對自戀者需要謹慎和策略。首先,我們需要設定界限,保護自己免受他們的傷害。這可能包括限制與他們的接觸、避免與他們爭論,以及在必要時尋求支持。此外,我們也需要培養自我意識,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價值觀,避免被他們的操縱所影響。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記住,我們無法改變自戀者,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應對他們,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推薦書籍

  • 《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 Surviving a Relationship with a Narcissist》作者 Ramani Durvasula
    • 這本書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和策略,幫助讀者了解自戀型人格,並在與自戀者的關係中保護自己。

  • 《Don't You Know Who I Am?: How to Stay Sane in an Era of Narcissism, Entitlement, and Incivility》作者 Ramani Durvasula
    • 這本書探討了自戀型人格在現代社會中的普遍性,並提供了應對自戀者的技巧和策略。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