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斯利.摩根.斯坦納(Leslie Morgan Steiner)親述:愛與恐懼的雙重奏,破解家庭暴力不願離開之謎

 萊斯利.摩根.斯坦納(Leslie Morgan Steiner)親述:
愛與恐懼的雙重奏,破解家庭暴力不願離開之謎

萊斯利.摩根.斯坦納(Leslie Morgan Steiner)親述:愛與恐懼的雙重奏,破解家庭暴力不願離開之謎


家庭暴力:隱藏在愛的面具下的惡魔

  萊斯利.摩根.斯坦納(Leslie Morgan Steiner),一位曾深陷家庭暴力泥淖的成功女性,勇敢揭開這段痛苦經歷,希望藉此喚起社會對家庭暴力的關注。她強調,家庭暴力並非少數人的悲劇,而是普遍存在於各種社會階層、教育背景與職業的家庭中。受害者可能因為害怕、羞恥、經濟依賴或對施暴者的愛而選擇隱忍,但這並不代表他們願意承受暴力。


愛情陷阱:施暴者的甜蜜謊言與情感操控

  施暴者往往在關係初期展現出迷人、體貼的一面,讓受害者深陷愛情陷阱。他們透過甜言蜜語、關懷備至的舉動,甚至以婚姻和家庭作為承諾,贏得受害者的信任與愛。然而,這種甜蜜的表象下卻隱藏著控制欲和暴力傾向。施暴者會逐漸孤立受害者,切斷他們與親友的聯繫,使其失去支持系統,更加依賴施暴者。這種情感操控讓受害者難以看清真相,更難以逃離。


家庭暴力模式:從甜蜜到恐怖的惡性循環

  斯坦納揭示了家庭暴力模式的四個階段:

  1. 引誘階段: 施暴者展現出迷人的一面,用甜言蜜語和浪漫舉動贏得受害者的芳心。

  2. 孤立階段: 施暴者開始限制受害者的社交活動,使其遠離親友,對施暴者產生更強烈的依賴。

  3. 引入暴力威脅階段: 施暴者開始出現言語或肢體暴力,並將責任歸咎於受害者,讓受害者感到自責和愧疚。

  4. 殺害受害者階段: 這是家庭暴力最極端的後果,施暴者可能在盛怒之下殺害受害者,結束這段扭曲的關係。

受害者的困境:為何不願離開?

   許多人質疑為何受害者不離開施暴者,但事實上,離開並非易事。受害者可能面臨經濟困難,無力獨立生活;也可能擔心施暴者的報復,害怕自己或孩子受到傷害。此外,社會的偏見和歧視也可能讓受害者感到羞恥和孤立,不敢向外界求助。


打破沉默,終結暴力循環

  斯坦納呼籲大眾打破對家庭暴力的沉默,正視問題的嚴重性。她認為,社會應提供受害者更多支持與資源,包括庇護所、法律援助、心理諮詢等,協助他們安全離開施暴者,並重建生活。同時,我們也應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讓他們了解健康關係的樣貌,避免成為施暴者或受害者。


重生之路:從受害者到倖存者

  斯坦納分享了自己走出家暴陰霾的歷程,鼓勵其他受害者勇敢求助。她強調,離開施暴者並非終點,而是新生活的開始。透過專業協助、親友支持與自我療癒,受害者可以重建自信,找回自我價值,並為自己和孩子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相關書籍

《瘋狂之愛》(Crazy Love) 作者:萊斯利.摩根.斯坦納(Leslie Morgan Steiner)

  這本書是作者親身經歷的家庭暴力故事,揭示了施暴者如何利用愛與恐懼操控受害者,以及受害者如何掙脫困境,重獲新生。斯坦納以坦誠、動人的筆觸,讓讀者深刻體會到家庭暴力的殘酷與受害者的無助,同時也傳遞了希望與勇氣。


《你並非孤單:走出家庭暴力陰影》(No Visible Bruises: What We Don't Know About Domestic Violence Can Kill Us) 作者:瑞秋.路易斯.斯奈德(Rachel Louise Snyder)

  這本書深入探討了家庭暴力的成因、影響和解決之道。作者採訪了眾多受害者、施暴者、執法人員和社會工作者,揭示了家庭暴力不為人知的真相。本書不僅提供了豐富的資訊,也提出了預防和應對家庭暴力的建議。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