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快樂學」教授教你如何活出更快樂的人生:專訪 Laurie Santos 教授

 耶魯大學「快樂學」教授教你如何活出更快樂的人生:
專訪 Laurie Santos 教授

耶魯大學「快樂學」教授教你如何活出更快樂的人生:專訪 Laurie Santos 教授


  快樂是什麼?我們都渴望快樂,但快樂似乎總像個調皮的孩子,當我們努力追求時,它卻躲得遠遠的;當我們專注於其他事情時,它又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


  Laurie Santos,一位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開設了一門名為「Psychology and the Good Life」的課程,探討快樂的本質,以及如何透過科學的方法提升快樂感。這門課在耶魯大學廣受歡迎,甚至在線上學習平台 Coursera 上也吸引了全球超過三百萬人註冊學習。Santos 教授的研究讓我們重新審視快樂,並提供實用的方法,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活出更快樂、更滿足的人生。


快樂的迷思:金錢與快樂的關係

  許多人認為財富是快樂的關鍵,但 Santos 教授的研究卻顯示,財富與快樂之間的關係並不如我們想像中密切。特別是在高收入族群中,許多人雖然擁有豐厚的物質生活,卻感到空虛和不滿足。這是因為我們的比較心態,總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富有。


  「我們的思想不以客觀的方式思考,」Santos 教授解釋道。「無論是薪水、外表,還是生活的任何方面,我們傾向於與某些參考點、某些社會比較來思考,而我們的思想擅長挑選那些讓我們看起來不那麼富有、不那麼有吸引力、不那麼有生產力、不那麼符合我們目標的社會比較。」


  那麼,金錢對快樂完全沒有影響嗎?Santos 教授指出,在低收入水平時,增加收入確實能提升快樂感,因為這能減輕經濟壓力,滿足基本需求。然而,一旦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再多錢也無法帶來更多快樂。


科技與快樂的矛盾

  現代科技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也可能讓我們遠離真正的快樂。社群媒體、手機遊戲等,雖然能帶來短暫的快樂,卻可能讓我們忽略真實的人際互動,導致孤獨感增加。


  Santos 教授觀察到,現在的大學生比過去更容易感到孤獨,這與科技的影響密不可分。「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戴上耳機,不跟別人說話,」她說。「但這意味著你錯過了所有可以透過社交連結體驗快樂的美好時刻。」


  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科技帶來的挑戰?Santos 教授建議我們更有意識地使用科技,思考每次拿起手機的目的,並評估使用手機的機會成本。例如,與其花時間滑社群媒體,不如打個電話給朋友,或者到戶外走走,欣賞大自然的美景。

快樂的練習:從社交連結到感恩

  除了減少科技的干擾,還有許多方法可以提升快樂感。Santos 教授強調社交連結的重要性,研究顯示,與他人建立連結是快樂的重要因素,即使是與陌生人的簡單互動,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快樂。


  此外,為他人付出也能提升快樂感。研究發現,比起花錢在自己身上,將金錢用於幫助他人,會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在疫情期間,我們可以利用省下的通勤時間或金錢,參與志願服務,或者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


  另一個重要的快樂練習是感恩。每天花點時間寫下三到五件讓你感激的事,能有效提升幸福感。更進一步,將感謝表達出來,不僅能讓對方感到開心,也能增進彼此的關係,為雙方帶來更多快樂。


正念的力量:活在當下

  正念是指有意識地活在當下,以一種不帶批判的態度,接受當下的感受和體驗。研究顯示,正念練習,如冥想、深呼吸等,能減少我們對未來的擔憂和 rumination,進而提升幸福感。


  「正念讓我們注意到真正重要的事情,」Santos 教授說。「我們可能會因為心不在焉而錯過那些讓我們感到快樂的事物,例如欣賞樹木、伴侶的微笑,或是陽光。」


宗教與快樂的關聯

  Santos 教授的研究還發現,有宗教信仰的人往往比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快樂。這可能是因為宗教活動,如參與宗教儀式、祈禱等,與快樂科學所提倡的實踐有許多共通之處,例如社交連結、為他人付出、正念練習等。


  「宗教提升快樂的原因,似乎在於宗教人士所做的事情,往往是隨著時間推移能提升快樂的事情,」Santos 教授解釋道。


擁抱快樂的旅程

  快樂不是終點,而是一段旅程。透過有意識的練習,我們可以活出更快樂、更滿足的人生。Santos 教授提醒我們,快樂的關鍵不在於外在環境,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和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對事物的反應,」她說。「即使是糟糕的經歷,也可以成為讓我們更堅強、更快樂的契機。」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