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失敗,擁抱真實人生:伊莉莎白・戴伊(Elizabeth Day)的人生哲學

擁抱失敗,擁抱真實人生:
伊莉莎白・戴伊(Elizabeth Day)的人生哲學

擁抱失敗,擁抱真實人生:伊莉莎白・戴伊(Elizabeth Day)的人生哲學


  伊莉莎白・戴伊(Elizabeth Day)是一位英國作家、記者和播客主持人。她的播客節目「How to Fail with Elizabeth Day」廣受歡迎,邀請過許多名人來賓分享他們人生中的失敗經驗。她的著作《How to Fail: Everything I've Ever Learned From Things Going Wrong》更成為暢銷書。


從「建設性悲觀主義」到「擁抱失敗」

  在伊莉莎白・戴伊的觀點中,「失敗」是當事情沒有按照計畫進行時發生的事情。她認為,我們應該質疑這個計畫是誰的,是自己的、社會的,還是受到社會條件影響的。有時候,有些失敗是災難性的,例如全球流行病、慢性疾病或死亡。這些失敗無法輕易被接受,但戴伊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每一個失敗都能教會我們一些有意義的東西。


  戴伊提倡「建設性悲觀主義」的力量,她鼓勵我們想像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並思考是否能應對。如果我們能應對最壞的結果,那麼最好的結果也必然存在。這種思考方式有助於我們評估想要承擔的風險,而不是死守僵化的五年計畫。


失敗與幸福的關係

  戴伊引用了心理學家莫・高達茲(Mo Gawdat)的幸福定義:幸福大於等於我們對事件的感知減去我們的期望。她認為,我們的失敗往往源於對計畫的期望落空。因此,我們應該質疑被告知的成功和幸福的定義,並根據自己的直覺知識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戴伊強調,我們可以擁抱失敗,從中學習有意義的東西。失敗並不意味著我們是失敗者,而是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從分享脆弱到建立連結

  分享脆弱是建立連結最快的方式。透過分享失敗、錯誤和未竟之事,我們能更真實地呈現自己,也能更快地與他人建立連結。這種分享不僅能讓我們感到被理解和支持,也能幫助其他有類似經歷的人。


  戴伊的播客節目「How to Fail with Elizabeth Day」就是一個分享脆弱、建立連結的平台。透過與來賓分享失敗經驗,她創造了一個安全、開放的空間,讓大家能夠坦誠面對自己的脆弱,並從中獲得力量。


擁抱真實自我,擁抱無限可能

  我們都應該努力活出真實的自己,而不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戴上各種面具。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她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憤怒。但她後來意識到,憤怒可以是一種推動社會變革的力量,只要我們能適當地運用它。


  戴伊鼓勵我們擁抱自己的情緒,包括憤怒、悲傷和脆弱。透過接納這些情緒,我們能更了解自己,也能與他人建立更真實、深厚的連結。


關於「How to Fail」

  戴伊的播客節目和著作《How to Fail》都圍繞著「失敗」這個主題。她透過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以及採訪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探索失敗的意義和價值。戴伊認為,失敗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失敗,並從中學習成長。


女性與失敗

  在戴伊的觀察中,男性和女性對待失敗的方式有所不同。男性往往不願意承認失敗,而女性則更容易接受並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她認為,這種差異可能源於社會對男性和女性的期望不同。


  戴伊也發現,在生育醫學領域,女性經常被貼上「失敗」的標籤,例如「未能對藥物產生反應」或「子宮不適合懷孕」。她認為,這種語言是對女性的傷害,應該被更溫暖、更人性化的語言取代。


醫學術語與「失敗」

  醫學術語往往是去人性化的,讓病人感到自己像是一個失敗的系統。她呼籲醫學界應該使用更溫暖、更人性化的語言,讓病人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戴伊的觀點得到了許多醫學專業人士的認同。他們願意改變自己的語言,讓病人感到更舒適、更有尊嚴。


七個失敗原則

  在《How to Fail》一書中,戴伊提出了七個失敗原則:

  1. 失敗就是:當事情沒有按計畫進行時發生的事。

  2. 你並不等於你最糟糕的想法:焦慮的敘述和壓力大的大腦並不能定義你。

  3. 幾乎每個人在20多歲時都覺得自己很失敗:20多歲是探索和成長的時期,充滿了嘗試和錯誤。

  4. 分手不是悲劇:關係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失敗,而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5. 失敗是數據收集:每次失敗都能教會我們一些有意義的東西。

  6. 沒有人能讀懂你的心思:不要期望別人能自動知道你的需求,要學會清晰地表達自己。

  7. 你不需要變得更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努力活出真實的自己。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