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瑪妮博士(Dr. Ramani)訪談:自我毀滅行為的根源與療癒—從拖延到有毒關係

 拉瑪妮博士(Dr. Ramani)訪談:
自我毀滅行為的根源與療癒—從拖延到有毒關係

拉瑪妮博士(Dr. Ramani)訪談:自我毀滅行為的根源與療癒—從拖延到有毒關係


  拉瑪妮・杜瓦蘇拉博士(Dr. Ramani Durvasula),臨床心理學家、作家和演說家,專長於自戀型人格障礙、創傷和成癮等領域。她撰寫了多本關於心理健康的書籍,包括《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Don't You Know Who I Am?》等,並主持Podcast節目,分享心理健康知識和實用建議。


自我毀滅行為:我們為何總是與自己作對?

  拉瑪妮博士深入探討了自我毀滅行為(self-sabotage)的根源。她指出,自我毀滅行為並非單純的意志力問題,而是源於深層的心理因素,如童年創傷、負面信念、對痛苦的迴避等。


  拉瑪妮博士認為,自我毀滅行為是一種複雜且多面向的現象,它可以表現為拖延、社交比較、完美主義、維持有毒關係等各種形式。這些行為看似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在無形中阻礙我們實現目標、獲得幸福。


拖延:逃避痛苦的保護機制

  拖延是常見的自我毀滅行為之一。拉瑪妮博士指出,拖延並非懶惰或缺乏紀律的表現,而是我們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一種下意識的逃避痛苦的保護機制。


  當我們感到焦慮、恐懼或不確定時,拖延可以讓我們暫時逃避這些負面情緒。然而,這種逃避只是暫時的,長期下來,拖延會導致更多的壓力和焦慮,甚至影響我們的工作、學業和人際關係。


如何戰勝拖延?

  拉瑪妮博士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我們戰勝拖延:

  1. 將任務分解成小步驟: 將一個龐大的任務分解成多個小步驟,可以降低任務的難度,讓我們更容易開始行動。

  2. 設定時間限制: 為每個任務設定一個時間限制,可以幫助我們更專注地完成任務,避免拖延。

  3. 尋求支持: 告訴朋友或家人你的目標,請他們監督和鼓勵你,可以增加你的動力和責任感。

  4. 獎勵自己: 在完成任務後給自己一些獎勵,可以強化你的行為,讓你更願意繼續努力。

  5. 面對恐懼: 探索拖延背後隱藏的恐懼,並學習如何面對和處理這些恐懼,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拖延問題。


社交比較:現代社會的隱形殺手

  社交比較是另一個常見的自我毀滅行為。在社群媒體時代,我們更容易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而忽略了他們背後的努力和掙扎。這種比較往往會讓我們感到自己不夠好,進而產生自卑、嫉妒等負面情緒。


  拉瑪妮博士提醒我們,社群媒體上的形象往往是經過精心打造的,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真實生活。我們應該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上,而不是與他人比較。


完美主義:永無止境的追求

  完美主義也是一種自我毀滅行為。追求完美看似積極,但實際上卻是一種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完美主義者往往對自己和他人有著過高的要求,這會導致他們不斷地感到焦慮、壓力和挫敗感。


  拉瑪妮博士建議完美主義者學習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將注意力放在進步而不是完美上。她鼓勵我們設定現實的目標,並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享受樂趣。


有毒關係:最大的自我毀滅

  拉瑪妮博士認為,維持有毒關係是最大的自我毀滅行為。有毒關係是指那些讓我們感到貶低、操控、傷害的關係。這些關係會消耗我們的能量,損害我們的自尊,甚至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她建議我們勇敢地離開有毒關係,並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學習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重建自我價值:療癒的關鍵

  在訪談的最後,拉瑪妮博士強調了重建自我價值的重要性。她指出,自我毀滅行為往往源於我們對自己的負面看法。當我們不相信自己的價值,就容易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她鼓勵我們透過自我關懷、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納,來重建自我價值。當我們學會愛自己,就能夠更好地照顧自己,做出對自己有益的選擇。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