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心靈的奧秘:康提醫師(Dr. Paul Conti)帶你解析心理健康

 探索心靈的奧秘:
康提醫師(Dr. Paul Conti)帶你解析心理健康

探索心靈的奧秘:康提醫師(Dr. Paul Conti)帶你解析心理健康


  保羅.康提醫師是一位傑出的精神科醫師,他曾在著名的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完成醫學訓練,並在哈佛醫學院擔任精神科總住院醫師。憑藉著豐富的學術背景和臨床經驗,他創立了 Pacific Premier Group,這是一個匯集了眾多精神科醫師和治療師的專業團隊,致力於治療各種精神疾病和生活壓力。康提醫師對於心理健康的獨到見解,將引領我們踏上一段探索心靈的旅程。


健康的自我:通往幸福的基石

  在康提醫師的觀點中,一個健康的人擁有「自主性」和「感恩」這兩個關鍵要素。這兩者並非僅僅是簡單的情緒或態度,而是源自於對自我深刻的理解和健康的思維模式。擁有自主性的人對生活充滿掌控感,能夠做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選擇;而懂得感恩的人則能欣賞生活中的美好,並從中獲得滿足感。


自主性與感恩的根源:賦能與謙卑

  自主性和感恩並非憑空而來,它們建立在「賦能」和「謙卑」這兩個基礎之上。賦能感源自於對自己能力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夠應對挑戰並實現目標;而謙卑則是對自我和外在世界的客觀認識,承認自己的不足,同時也欣賞他人的長處和世界的複雜性。當我們擁有賦能感,便能積極主動地塑造自己的生活;而謙卑則讓我們保持開放的心態,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自我結構:意識與潛意識的互動

  康提醫師將自我的結構比喻為一座冰山,水面上的部分是意識,而水面下的則是潛意識。意識是我們能感知到的想法、感受和行為,而潛意識則是隱藏在表面之下,影響我們行為的巨大力量。潛意識包含了我們的生物本能、過往經驗和深層信念,它們在我們未察覺的情況下,塑造著我們的行為模式。


防禦機制:保護意識的盾牌

  為了保護脆弱的意識免受恐懼、困惑和絕望的侵襲,潛意識發展出了一套防禦機制。這些防禦機制就像冰山下的觸手,環繞並保護著意識。它們可以是理性的,例如在面對危險時提高警覺;也可以是非理性的,例如在面對批評時採取否認或逃避的態度。


性格結構:展現自我的方式

  我們的性格結構是由意識、潛意識和防禦機制共同塑造而成。它就像一個巢穴,包裹著我們的內在世界,並透過一系列的行為模式與外界互動。例如,有些人傾向於信任他人,有些人則傾向於保持距離;有些人喜歡用幽默來化解尷尬,有些人則傾向於壓抑情緒。這些行為模式決定了我們如何與世界互動,也塑造了我們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自我功能:意識的行為表現

  如果說自我結構是名詞,那麼自我功能就是動詞。自我功能指的是意識如何透過行動來展現自我。康提醫師將自我功能分為五個方面:自我意識、防禦機制的作用、注意力、行為選擇和對未來的渴望。


自我意識:認識真實的自己

  自我意識是自我功能的起點,它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並為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為負責。康提醫師建議透過內觀、冥想或鏡子練習等方式來提高自我意識。


防禦機制的作用:覺察潛意識的影響

  防禦機制雖然是潛意識的產物,但我們可以透過觀察自己的行為來覺察它們的影響。例如,當我們在社交場合感到焦慮時,可以思考這是否源於潛意識中的不安全感。


注意力:聚焦內在與外在

  我們的注意力決定了我們關注什麼,忽略什麼。康提醫師認為,我們應該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內在的感受和想法上,同時也要關注外在世界的變化。


行為選擇:塑造未來的行動

  我們的行為選擇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走向。如果我們想要實現目標,就必須做出相應的行動。例如,如果我們想要改善健康,就必須改變飲食和運動習慣。


對未來的渴望:驅動成長的動力

  對未來的渴望是驅動我們不斷成長的動力。當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就會積極地追求目標,並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


生成性驅力:創造美好生活的動力

  康提醫師認為,除了佛洛伊德提出的攻擊驅力和快樂驅力之外,還存在著第三種驅力——生成性驅力。這種驅力驅使我們學習、創造、幫助他人,並從中獲得滿足感。當生成性驅力佔據主導地位時,我們就能夠體驗到真正的幸福和滿足。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