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史匹格(David Spiegel)博士教你用催眠緩解疼痛與發炎

 大衛·史匹格(David Spiegel)博士教你用催眠緩解疼痛與發炎

大衛·史匹格(David Spiegel)博士教你用催眠緩解疼痛與發炎


催眠:大腦的指揮棒

  大衛·史匹格(David Spiegel)博士認為,疼痛不全然是生理上的感受,更多的是大腦如何詮釋身體訊號的結果。催眠,作為一種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狀態,能有效地改變大腦處理疼痛的方式。透過自我催眠,我們可以將注意力從疼痛轉移到其他地方,例如想像身體漂浮在溫水中,從而減輕疼痛感。


疼痛、睡眠與壓力:催眠的應用領域

  催眠不僅能減輕疼痛,還能改善睡眠與壓力。許多人深受失眠所苦,而催眠能幫助我們將身體的緊張與心理的焦慮分離,讓我們更容易入睡。此外,催眠也能調節我們對壓力的反應,避免身體過度緊繃,讓我們更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催眠的歷史與科學根據

  催眠並非無稽之談,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世紀的維也納醫師法蘭茲·安東·梅斯梅爾(Franz Anton Mesmer)。雖然催眠曾被誤解為「heated imagination」,但現代科學已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等技術,證實催眠能改變大腦的運作模式,進而影響我們的身體感受與行為。


催眠的療效:科學證據與臨床案例

  史匹格博士分享了一項發表在《刺胳針》期刊上的研究,該研究顯示,在侵入性放射治療過程中,使用自我催眠的患者比接受標準護理的患者疼痛程度減半,且術後併發症更少,使用的鴉片類藥物也較少。此外,史匹格博士還分享了一個臨床案例,一位15歲女孩因嚴重氣喘發作住院,透過催眠呼吸練習,她在短短五分鐘內症狀明顯改善。


催眠的潛力與應用前景

  史匹格博士開發了一款名為Reveri的應用程式,讓更多人能接觸並受益於催眠。他相信,催眠不僅能幫助我們緩解疼痛、改善睡眠、減輕壓力,還能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身心運作,進而改善生活品質。未來,催眠有望在醫療、心理治療等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人類健康帶來更多福祉。


催眠治療的關鍵:認知彈性與自我掌控

  史匹格博士強調,催眠並非如大眾刻板印象中那樣,是被他人操控心智的過程。相反地,催眠是一種「認知彈性」的展現,讓我們能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進而改變自身的認知與行為。透過催眠,我們得以掌控自己的身心,而非受制於外在環境或他人暗示。


催眠的局限性與注意事項

  雖然催眠有諸多益處,但史匹格博士也提醒,任何有益的事物都可能被誤用。例如,若過度專注於負面想法,催眠可能反而加劇焦慮。因此,在進行催眠時,選擇與專業人士合作,並學習如何正確運用催眠技巧,是確保安全有效的重要關鍵。


催眠的未來:更普及、更個人化

  史匹格博士對催眠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認為,隨著科技的進步,催眠將變得更普及、更個人化,例如Reveri應用程式便是一例。透過這類工具,人們能隨時隨地進行自我催眠,改善疼痛、睡眠、壓力等問題,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