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帕爾默 (Chris Palmer) 醫師談飲食與心理健康:從生酮飲食到代謝精神病學的革命性突破

 克里斯·帕爾默 (Chris Palmer) 醫師談飲食與心理健康:
從生酮飲食到代謝精神病學的革命性突破

克里斯·帕爾默 (Chris Palmer) 醫師談飲食與心理健康:從生酮飲食到代謝精神病學的革命性突破


  克里斯·帕爾默 (Chris Palmer),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專家,引領我們進入一個嶄新的醫學領域——代謝精神病學。他認為,代謝疾病與精神疾病之間存在著深刻的關聯,而飲食在改善心理健康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帕爾默醫師並非一開始就接受這個觀點。他曾深信醫學院教導的低脂飲食觀念,卻深受代謝症候群困擾。在親身嘗試生酮飲食後,他驚訝地發現,不僅代謝症候群消失了,連帶改善了情緒、精力、注意力和睡眠。


生酮飲食與心理健康的關聯

  帕爾默醫師將生酮飲食應用於治療難治型精神疾病患者,發現其具有強大的抗抑鬱效果。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嘗試生酮飲食後,不僅成功減重,連幻聽和妄想症狀都得到緩解。


  這一發現顛覆了帕爾默醫師對精神疾病的認知,促使他深入研究代謝與心理健康的關聯。他發現,從焦慮症、憂鬱症、躁鬱症到思覺失調症,甚至阿茲海默症,這些患者的大腦都存在葡萄糖代謝受損和胰島素訊息傳遞異常的問題。


粒線體功能障礙是關鍵

  帕爾默醫師認為,粒線體功能障礙是導致代謝和精神疾病的關鍵因素。粒線體不僅是細胞的能量工廠,更參與神經傳導物質、激素、基因表現和發炎反應的調節。


  睡眠不足、壓力、藥物濫用、抽菸、甚至大麻中的 THC,都會損害粒線體功能。而生酮飲食和禁食能刺激粒線體自噬 (mitophagy) 和粒線體生成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有助於修復和生成新的粒線體,進而改善心理健康。


飲食干預不只是為了減重

  飲食干預並非只是為了減重,而是針對大腦的治療。生酮飲食最初是為了治療癲癇而開發,而非減肥。


  他舉例,有些嬰兒即使喝母乳,仍會出現無法控制的癲癇發作,但透過生酮飲食能有效控制。這表明,飲食干預可以改變大腦代謝,改善症狀,無論患者是否遵循不良飲食習慣。


肥胖可能是大腦問題

  帕爾默醫師更提出一個大膽的假設:肥胖可能是大腦問題,而非代謝問題。他認為,環境中的某些因素,如食物、環境毒素、壓力、睡眠不足、缺乏陽光等,都會損害粒線體功能,進而影響大腦調節代謝和飲食行為的能力。


  因此,肥胖可能是大腦代謝紊亂的症狀,而非單純的熱量攝取過多。透過改善粒線體健康,可能有助於解決肥胖問題。


不應忽視的風險

  帕爾默醫師提醒,生酮飲食並非萬靈丹,也存在一些風險。例如,長期嚴格的生酮飲食可能導致維生素和營養素缺乏,因此需要在醫療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並定期監測相關指標。


  此外,生酮飲食還可能引發輕躁症 (hypomania),導致睡眠減少、精力過剩等。帕爾默醫師分享了一個案例,一位心理健康專業人士在生酮飲食後,連續六個月每天只睡2-4小時,且不自知有問題。因此,在實施生酮飲食時,必須注意睡眠充足,必要時可輔以藥物或補充劑來調節。


酒精與酮體的交互作用

  研究發現,生酮飲食會影響酒精代謝,使血液酒精濃度升高。這意味著,在生酮飲食期間,即使少量飲酒也可能導致嚴重的醉酒狀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帕爾默醫師強烈建議,在生酮飲食期間應避免飲酒,或大幅減少酒精攝入量。


精準醫療與個人化飲食

  帕爾默醫師強調,每個人的代謝狀況和需求都不同,因此需要量身定制的飲食方案。他會根據患者的症狀、飲食習慣和意願,來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


  對於肥胖患者,他通常建議從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開始;而對於體重正常或偏瘦的患者,則需要增加脂肪攝入以達到酮症狀態。此外,還需定期監測酮體水平,並根據臨床反應調整飲食內容。


  代謝精神病學是一個新興且充滿希望的領域。透過飲食干預,尤其是生酮飲食,有望為許多飽受精神疾病困擾的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然而,帕爾默醫師也提醒,這並非一蹴可幾的過程,需要患者、家屬和醫療專業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最佳的治療效果。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