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味覺的生物密碼:神經科學家 Charles Zuker 探索舌尖上的科學

 破解味覺的生物密碼:
神經科學家 Charles Zuker 探索舌尖上的科學

破解味覺的生物密碼:神經科學家 Charles Zuker 探索舌尖上的科學


  Charles Zuker,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的生化、分子生物物理學和神經科學教授,是全球知名的感知研究權威。Zuker 教授帶領的實驗室在感知領域取得了許多開創性的成果,早期致力於視覺研究,定義了將光轉換為神經訊號的受體。近年來,他的實驗室主要聚焦於味覺感知,發現了許多味覺受體,讓我們得以感知甜、酸、苦、鹹和鮮味。此外,Zuker 實驗室還在口渴感知方面進行了突破性的研究,探討神經系統如何決定我們是否應該攝取更多液體。


味覺:舌尖上的感官交響樂

  味覺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感官體驗,不僅能讓我們品嚐美食,更在演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幫助我們辨識食物的營養價值和潛在毒性。Zuker 教授將味覺定義為一種感知過程,區分了味覺的「偵測」和「感知」兩個階段。


  偵測:當我們將食物放入口中,舌頭上的味覺細胞會與食物中的化學物質產生交互作用,產生電訊號。


  感知:這些電訊號傳遞至大腦,大腦對這些訊號進行解碼,讓我們產生味覺感知,並據此引導我們的行為,例如決定是否繼續進食。


味覺地圖的迷思與真相

  長久以來,人們普遍認為舌頭上存在著味覺地圖,不同區域負責感知不同的味道。然而,Zuker 教授的研究揭示了這個說法的謬誤。事實上,味蕾分布於整個口腔,包括舌頭、上顎和咽部,每個味蕾都包含了能感知五種基本味覺的細胞。


  雖然味蕾廣泛分布,但某些區域對特定味道的敏感度可能略高。例如,舌根對苦味的感知較為敏銳,這在演化上有其道理,因為苦味通常與有毒物質有關,舌根作為最後一道防線,能幫助我們及時察覺並做出反應,避免攝入有害物質。


味覺的生物密碼:味覺受體

  味覺受體是味覺感知的關鍵,它們是位於味覺細胞表面的蛋白質,能與食物中的化學物質結合,觸發細胞內的生化反應,產生電訊號。Zuker 教授的實驗室成功識別了五種基本味覺的受體,這項發現為味覺研究開闢了新的道路。


  透過這些受體,科學家們得以更精確地繪製味覺地圖,了解不同味覺受體在口腔中的分布。這項研究不僅顛覆了傳統的味覺地圖觀念,也為開發針對特定味覺的藥物和食品提供了理論基礎。


大腦如何解讀味覺訊號

  味覺訊號從舌頭傳遞到大腦的過程複雜而精細。當味覺受體被激活後,它們會產生電訊號,這些訊號透過味覺神經傳遞至腦幹,再依序傳遞至更高級的大腦區域,最終抵達味覺皮層。在味覺皮層中,大腦會賦予這些訊號意義,讓我們產生對甜、酸、苦、鹹、鮮等不同味道的感知。


  Zuker 教授的實驗室透過在小鼠大腦中植入電極,記錄並刺激特定神經元,成功驗證了味覺皮層在味覺感知中的重要性。當特定神經元被抑制時,即使給予甜味刺激,小鼠也無法感知到甜味。相反地,當這些神經元被激活時,即使沒有給予任何刺激,小鼠也會產生甜味感知。


大腦中的味覺地圖與味覺的特性

  在味覺皮層中,不同區域負責處理不同味覺訊號,形成味覺地圖。這意味著甜味、苦味等味覺在我們的大腦中都有其對應的區域。透過實驗,科學家們發現,抑制特定區域的神經元活動會導致對應味覺感知的喪失,而激活這些神經元則會產生相應的味覺感知,即使沒有實際的味覺刺激。


  Zuker 教授強調,味覺具有先天性和可塑性。我們天生就喜歡甜味,厭惡苦味,這是因為甜味通常代表高能量食物,而苦味則可能與有毒物質有關。然而,透過學習和經驗,我們可以改變對某些味道的偏好,例如學習享受咖啡的苦味,這是因為咖啡因能帶來愉悅感和提神效果。


味覺與嗅覺的交織:多感官整合

  味覺和嗅覺是兩種不同的化學感知系統,但它們在大腦中會相互整合,形成我們對食物風味的整體感知。Zuker 教授的實驗室發現了一個大腦區域,負責整合味覺和嗅覺訊號,稱為多感官整合區。


  透過訓練小鼠辨識甜味、苦味,以及甜味和氣味的組合,研究人員發現,當多感官整合區被抑制時,小鼠仍能辨識單獨的味覺或嗅覺刺激,但無法辨識兩者組合的風味。這證實了多感官整合區在味覺和嗅覺整合中的關鍵作用。


腸腦軸線:連結味覺與食慾的橋樑

  腸腦軸線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它是一條連結腸道和腦部的神經通路,負責傳遞腸道訊息至大腦,並由大腦調控腸道功能。Zuker 教授的研究發現,腸腦軸線在我們對糖和脂肪的渴望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味覺系統讓我們「喜歡」甜味,而腸腦軸線則驅動我們對糖的「渴望」。當我們攝入糖分時,腸道中的細胞會感知到糖的存在,並透過迷走神經將訊號傳遞至大腦,強化對糖的偏好。然而,人工甜味劑無法激活腸腦軸線,因此無法滿足我們對糖的渴望。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