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胡伯曼 (Andrew Huberman) 談冥想:科學原理與實用技巧

 安德魯·胡伯曼 (Andrew Huberman) 談冥想:
科學原理與實用技巧

安德魯·胡伯曼 (Andrew Huberman) 談冥想:科學原理與實用技巧


  安德魯·胡伯曼 (Andrew Huberman) 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生物學和眼科學教授,致力於研究大腦的運作機制以及如何利用科學方法改善生活。他對冥想有著深入的研究,並將其視為一種強大的工具,能改善情緒、睡眠、專注力,甚至改變我們存在的根本方式。


冥想與神經科學

  冥想不僅僅是古老的修行方法,更是現代科學研究的熱點。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等技術,科學家們揭示了冥想對大腦的影響,發現冥想能活化特定的腦區,例如前額葉皮質、前扣帶皮層和腦島,這些區域與情緒調節、自我感知和專注力密切相關。


  前額葉皮質位於額頭後方,負責解釋身體的情緒和感覺訊號,並與前扣帶皮層緊密合作。前扣帶皮層則整合來自身體各部位的訊息,如呼吸、心跳等,並判斷這些訊息是否與當前情境相符。腦島則負責整合內在和外在訊息,幫助我們理解身體內外的變化。


專注力、感知與預設模式網絡

  冥想練習的關鍵之一是「專注力」。透過將注意力集中在特定對象上,無論是內在的呼吸、身體感受,還是外在的視覺焦點,都能有效地訓練專注力。這種專注力的訓練不僅在冥想期間發揮作用,更能延伸至日常生活,提升工作效率、學習能力和決策品質。


  冥想還能改變我們對時間的感知。當我們專注於內在感受時,會更細緻地感知時間的流逝,彷彿進入慢動作;而當我們專注於外在事物時,則傾向於以較粗略的方式感知時間。這種對時間感知的調整,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體驗當下,減少對過去和未來的擔憂。


  此外,冥想還能影響大腦的「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 DMN)。DMN 是大腦在休息、未專注於特定任務時活躍的網絡,與心智遊蕩、思緒紛飛有關。研究顯示,冥想能降低 DMN 的活動,減少心智遊蕩,讓我們更專注於當下。


內觀與外觀的平衡

  冥想不僅是向內觀照,也能向外觀看。胡伯曼博士強調,冥想練習應在內觀和外觀之間取得平衡。內觀是指將注意力集中於身體內部的感受,如呼吸、心跳等;外觀則是將注意力集中於外部世界,如視覺焦點、聲音等。


  透過交替進行內觀和外觀的冥想練習,我們可以培養更全面的專注力,並學會在不同情境下靈活調整注意力。例如,當我們感到焦慮不安時,可以透過內觀冥想來覺察身體的緊張,並學習放鬆;而當我們感到思緒混亂時,則可以透過外觀冥想來將注意力集中於外部事物,從而穩定心緒。


呼吸的調節與冥想練習

  呼吸在冥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透過有意識地控制呼吸,我們可以調節自律神經系統,影響身心狀態。一般來說,強調吸氣的呼吸方式能提升警覺性,而強調呼氣的呼吸方式則有助於放鬆。


  在冥想練習中,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選擇呼吸方式。如果感到焦慮或壓力大,可以嘗試延長呼氣時間,讓身心逐漸平靜;如果感到疲倦或注意力不集中,則可以嘗試延長吸氣時間,提升警覺性。


  此外,胡伯曼博士還介紹了一種稱為「時空橋接」(Space-Time Bridging, STB)的冥想技巧。這種技巧結合了內觀、外觀和呼吸控制,透過將注意力逐步從身體內部延伸至外部世界,再擴展至整個宇宙,最後回到身體內部,幫助我們體驗不同層次的感知,並學習在不同時空尺度下保持專注。


冥想、睡眠與非睡眠深度休息(NSDR)

  許多人認為冥想可以取代睡眠,或減少睡眠需求。胡伯曼博士對此進行了研究,發現冥想對於改善睡眠品質確實有幫助,但效果不如「非睡眠深度休息」(Non-Sleep Deep Rest, NSDR)或瑜珈睡眠(Yoga Nidra)來得顯著。


  NSDR 和瑜珈睡眠都是透過身體掃描、專注於身體感受,並試圖關閉或減少前額葉皮質活動的練習。研究顯示,這兩種練習都能有效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補充神經遞質多巴胺,甚至減少所需的睡眠總量。


  胡伯曼博士建議,如果想要改善睡眠品質、更容易入睡,或者想要彌補睡眠不足,可以嘗試 NSDR 或瑜珈睡眠。這些練習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進行,有助於放鬆身心、調節自律神經系統,讓我們更容易進入深度睡眠。


冥想與催眠的區別

  雖然冥想和催眠都涉及專注力,但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催眠通常用於解決特定的問題,例如戒菸、失眠、疼痛或創傷等,而冥想則更注重於調整心態、提升專注力和自我覺察,而非針對特定問題。


  催眠過程中,治療師會引導個案進入放鬆狀態,並透過暗示來改變其思維和行為模式。冥想則更強調個體的主動參與,透過觀察自己的思緒和感受,來培養覺察和接納的能力。


冥想資源與未來展望

  對於想要開始冥想或深入了解冥想的人,胡伯曼博士推薦了 Sam Harris 開發的「Waking Up」應用程式。這款應用程式提供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冥想練習,並在每次練習前提供簡短的說明,幫助使用者了解冥想的效果和目的。



冥想練習的時機與方法

  何時是冥想的最佳時機?胡伯曼博士認為,冥想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進行,但要根據自己的睡眠需求和目標來調整。如果想要改善睡眠,可以在睡前進行 NSDR 或瑜珈睡眠;如果想要提升專注力,可以在白天進行冥想。


  冥想的方式也很多樣,可以坐著、躺著,甚至走路時進行。閉上眼睛可以幫助我們更專注於內在感受,但也可以睜著眼睛,將注意力集中在外部事物上。重要的是,選擇一種自己感到舒適的方式,並持之以恆地練習。


  冥想練習的長度也因人而異。有些人每天只需冥想幾分鐘就能感受到效果,有些人則需要更長時間。胡伯曼博士建議,初學者可以從短時間的冥想開始,逐漸增加練習時間。


冥想的益處與挑戰

  冥想的益處廣泛,包括改善情緒、睡眠、專注力、記憶力,甚至能減少發炎、減輕疼痛、改善癌症預後等。然而,冥想也並非萬靈丹,有些人可能會在冥想過程中遇到困難,例如無法專注、思緒紛亂等。


  胡伯曼博士提醒,冥想是一個不斷重新聚焦的過程。每次思緒飄走,將注意力帶回來,都是一次寶貴的練習機會。隨著練習的深入,我們會發現重新聚焦的速度越來越快,專注力也越來越穩定。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