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胡伯曼(Andrew Huberman)談健康飲食與飲食失調:厭食症、暴食症、暴飲暴食症

 安德魯·胡伯曼(Andrew Huberman)
談健康飲食與飲食失調:厭食症、暴食症、暴飲暴食症

安德魯·胡伯曼(Andrew Huberman)談健康飲食與飲食失調:厭食症、暴食症、暴飲暴食症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學和眼科學教授安德魯·胡伯曼(Andrew Huberman),將帶領我們探討健康飲食和飲食失調的複雜世界。胡伯曼教授以其對神經科學的深入了解,為我們揭示了飲食行為、大腦機制和心理健康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間歇性斷食的迷思與真相

  間歇性斷食近年來備受矚目,但胡伯曼教授強調,無論斷食與否,攝取和消耗的熱量才是體重控制的關鍵。間歇性斷食的流行在於其便利性,許多人發現不吃比控制食量更容易。然而,胡伯曼教授提醒我們,斷食期間仍需攝取足夠的水分和電解質,以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


蛋白質攝取與肌肉生長

  最新的研究表明,蛋白質攝取的時間對肌肉生長至關重要。胡伯曼教授分享了《細胞報告》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發現,在一天的早些時候攝取蛋白質比在晚些時候攝取蛋白質更有利於肌肉肥大。這是由於肌肉細胞中的生物鐘機制,使得它們在早上更易於合成蛋白質。這項發現對於那些希望維持或增加肌肉質量的人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於間歇性斷食者,他們可能需要調整蛋白質攝取的時間。


進食障礙的成因與迷思

  胡伯曼教授接著探討了飲食失調的成因,破除了許多常見的迷思。例如,厭食症並非完美主義或媒體形象造成的結果,而是有著深厚的生物學基礎。厭食症在女性中的發病率是男性的十倍,並且往往在青春期左右開始。暴食症也不一定與童年創傷有關,雖然心理因素會產生影響,但生物學因素同樣重要。


厭食症:習慣與獎勵機制的扭曲

  厭食症患者的大腦獎勵機制被扭曲,使得他們在避免某些食物時感到愉悅,而不是從健康的飲食中獲得獎勵。胡伯曼教授介紹了哥倫比亞大學 Joanna Steinglass 博士及其同事的研究,該研究發現厭食症患者對食物的脂肪含量有高度敏感性,並形成了一種反射性的習慣,傾向於選擇低熱量、低脂肪的食物。這種習慣的形成與大腦中負責習慣形成和執行的區域有關,因此治療厭食症的關鍵在於改變這些習慣,讓患者重新認識食物並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


暴食症和暴飲暴食症:控制與衝動的掙扎

  暴食症和暴飲暴食症的特點是無法控制進食,患者往往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食物,然後感到羞愧和內疚。這與大腦前額葉皮層的控制能力減弱有關,因此治療這些疾病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行為療法。胡伯曼教授提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 Casey Halpern 博士的研究,他們正在使用深部腦刺激來治療暴飲暴食症,這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暴食症與其他相關疾病

  暴食症的特徵是過度進食,通常伴隨自我催吐或服用瀉藥來清除食物。暴食症患者通常會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食物,然後感到羞愧和內疚。這種行為往往與衝動控制能力不足有關,因此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行為療法。


  胡伯曼教授提到了 Wellbutrin(Bupropion)這種抗憂鬱藥物,它主要增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較少影響血清素,可以用於治療某些類型的暴飲暴食症。這種藥物也能幫助戒菸和治療憂鬱症。


  此外,賓夕法尼亞大學的 Casey Halpern 博士正在研究一種新的治療方法:深部腦刺激。這項技術通過在特定腦區植入電極來調節大腦活動,從而減少患者對食物的過度渴望和暴食行為。


何謂健康飲食?

  胡伯曼教授強調,沒有一種單一的飲食方式可以定義為「健康飲食」,因為每個人的需求和喜好都不同。然而,我們可以通過了解身體和大腦如何溝通來建立健康的飲食關係。


  教授介紹了飢餓和飽足感的基本機制。機械信號(如胃的飽脹感)和化學信號(如血糖水平)都會影響我們對食物的渴望。下視丘中的神經元控制著食慾,而身體脂肪、腸道神經元和血糖水平都會向大腦發送信號,調節我們的進食行為。


飲食與演化

  胡伯曼教授還分享了一個有趣的觀點: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我們天生傾向於盡可能多吃、吃快,因為在過去食物稀缺的環境中,這種行為有助於生存。然而,在現代社會,這種本能可能導致過度進食和健康問題。


  教授為我們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健康飲食和飲食失調的複雜性。他強調,沒有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健康飲食方式,但我們可以通過了解身體和大腦的運作機制,以及改變不良飲食習慣,來建立更健康的飲食關係。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