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談現代生活的注意力危機:從遠古本能到數位成癮,尋回專注力的解方

 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
談現代生活的注意力危機:
從遠古本能到數位成癮,尋回專注力的解方

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談現代生活的注意力危機:從遠古本能到數位成癮,尋回專注力的解方


大腦的原始設定:分心是為了生存

  我們的大腦並未隨著時代演進而改變,它仍然保有著遠古祖先的生存本能。在過去,分心是必要的生存機制,能幫助我們隨時注意周遭環境的變化,及時發現威脅並做出反應。然而,這種本能到了現代社會,卻成了讓我們容易分心的致命傷。


超刺激的陷阱:社交媒體如何綁架我們的大腦

  現代生活充滿了各種「超刺激」,其中最危險的就是那些我們熱愛,卻不愛我們的事物,例如社群媒體。這些超刺激就像增強版的自然獎勵,它們能引發大腦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讓我們感到愉悅和滿足。然而,這種愉悅感往往是短暫的,長期下來,我們的大腦會對這些超刺激產生依賴,導致我們無法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


焦慮是正常的:大腦的求生機制

  焦慮是人類的本能,是我們大腦為了保護我們而產生的反應。從演化的角度來看,焦慮幫助我們的祖先在充滿危險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因此,感到焦慮並不代表我們有缺陷,而是表示我們的大腦正在正常運作。然而,現代社會的資訊轟炸和社群媒體的比較文化,卻讓我們的焦慮感不斷被放大。


懶惰的真相:大腦的節能模式

  我們常常責怪自己懶惰,但事實上,懶惰也是一種生存本能。對我們的祖先來說,節省能量是生存的關鍵,因為他們無法隨時隨地獲得食物。因此,大腦會傾向於讓我們選擇最省力的方式做事。然而,在現代社會,這種節能模式卻可能導致我們缺乏運動,進而影響身心健康。


重新掌控注意力:建立健康的數位生活

  要擺脫數位時代的注意力危機,我們必須學會與大腦的原始本能共處。首先,要意識到社群媒體和數位裝置的成癮性,並為自己設定使用時間限制。其次,要多參與現實生活中的社交活動,與親友面對面交流,建立真實而深厚的連結。此外,保持規律的運動和充足的睡眠,也有助於提升專注力和整體健康。


擁抱不完美,活出真實自我

  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容易分心、焦慮和懶惰,這並不是我們的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放下對自己的苛責,才能讓我們更專注於當下,活出真實的自我。透過了解大腦的運作方式,我們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不被數位時代的洪流所淹沒。


睡眠:大腦的「每晚修復」

  睡眠對大腦的健康至關重要。在睡眠期間,大腦會進行一系列重要的工作,例如鞏固記憶、建立新的神經連結、處理情緒等。深度睡眠和夢睡眠階段對大腦的修復和保養尤其重要。然而,現代人普遍睡眠不足,這會對大腦功能造成負面影響,增加罹患失智症等疾病的風險。


人際關係:對抗孤獨,活得更健康

  人類是社交動物,與他人的連結對我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長期孤獨不僅會增加憂鬱和焦慮的風險,還會對心血管健康和免疫功能造成負面影響。在數位時代,我們雖然能透過網路與他人保持聯繫,但這無法取代面對面的交流。真實的人際互動能帶來更深層的滿足感和歸屬感,對健康和長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擁抱自然,活化身心

  多接觸大自然對身心健康有諸多益處。研究顯示,置身於大自然中能降低壓力、改善情緒、提升注意力和創造力。在自然環境中散步、運動或冥想,都能幫助我們遠離數位世界的喧囂,讓大腦得到休息和充電。


正念冥想:與焦慮共處,活在當下

  正念冥想是一種練習專注當下、覺察情緒和想法的技巧。透過正念冥想,我們可以學習與焦慮共處,而不被其控制。研究顯示,正念冥想有助於減輕壓力、改善情緒、提升專注力和自我覺察能力。


擁抱簡單生活,找回專注力

  在這個充滿刺激和誘惑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學會簡化生活,為自己創造一個能夠專注的環境。減少不必要的資訊攝取,遠離社群媒體的比較和焦慮,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透過擁抱簡單生活,我們可以找回內心的平靜和專注力,活得更健康、更快樂、更有意義。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