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歲後的人生:擺脫「老鼠賽跑」,重拾人生主導權 — Adam Grant 教授專訪

 40 歲後的人生:擺脫「老鼠賽跑」,
重拾人生主導權 — Adam Grant 教授專訪

40 歲後的人生:擺脫「老鼠賽跑」,重拾人生主導權 — Adam Grant 教授專訪


  是否覺得生活就像無止盡的「老鼠賽跑」,每天忙忙碌碌,卻離夢想越來越遠?40 歲,是人生的中場休息,也是重新審視自我、發掘潛能的黃金時期。本文將深入探討 Adam Grant 教授在其新書《Hidden Potential》中所提出的觀點,幫助我們擺脫「老鼠賽跑」的束縛,重新找回人生的目標與熱情。


重新認識潛能

潛能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可以發展的

  許多人在 40 歲時感到迷惘,質疑自己是否已經錯過了發掘潛能的機會。Grant 教授認為,這種想法源自於我們對潛能的誤解。潛能並非與生俱來的固定特質,而是可以透過努力、學習和成長而不斷發展的能力。


重新評估自我價值

  我們常常低估自己的潛能,因為我們傾向於根據起點來判斷自己的能力。如果在某個領域沒有展現出立即的天賦或才能,我們很容易認為自己不適合。然而,潛能不在於起點的高低,而在於成長的幅度。


擺脫自我設限,擁抱成長

  Grant 教授鼓勵我們擺脫自我設限,不要被過去的經驗或他人的評價所束縛。透過不斷學習、嘗試新事物、挑戰舒適圈,我們可以發掘自己的潛能,實現更大的目標。


早期經驗對潛能發展的影響

童年時期的自我懷疑

  Grant 教授指出,許多人在童年時期就開始對自己的潛能產生懷疑。這可能是因為父母或老師的期望過高,或是因為社會對成功的定義過於狹隘。這些早期經驗會在我們心中埋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影響我們對未來的選擇和發展。


大學時期的迷惘與探索

  大學時期是許多人開始思考人生方向的重要階段。然而,面對眾多的選擇和社會壓力,許多人感到迷惘,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Grant 教授建議我們在這個階段多方探索,不要害怕嘗試不同的道路,並透過實踐來驗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


中年時期的反思與轉變

  40 歲左右,許多人開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反思。他們可能會質疑自己過去的選擇,並思考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Grant 教授認為,這是一個重新評估自我價值、發掘潛能的好時機。透過反思過去的經驗,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並為未來的發展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從目標導向轉向價值導向

目標與價值的差異

  我們不應該只關注目標的達成,更應該重視價值的實現。目標是我們想要達成的結果,而價值則是我們認為重要的原則和信念。如果我們只追求目標,卻忽略了價值,即使達成了目標,也可能感到空虛和不滿足。


重新定義成功

  Grant 教授鼓勵我們重新定義成功,將其視為一種價值的實現,而非單純的目標達成。他建議我們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並找出與這些目標相符的價值觀。當我們以價值為導向時,我們會更專注於過程,更享受當下的每一刻,並更有可能實現真正的成功。


培養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

  Grant 教授提到了 Carol Dweck 的研究,指出人們對能力的看法有兩種: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認為能力是天生的,無法改變,而成長型思維則認為能力是可以透過努力和學習來提升的。


成長型思維的優勢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更願意接受挑戰、從錯誤中學習,並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他們相信自己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不斷努力,就能夠實現更大的目標。


如何培養成長型思維

  Grant 教授建議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培養成長型思維:

  1. 改變對挑戰的看法:將挑戰視為成長的機會,而非威脅。

  2. 從錯誤中學習:將錯誤視為學習的經驗,而非失敗的標誌。

  3. 專注於過程,而非結果:享受學習和成長的過程,而非只追求結果。

  4. 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有能力透過努力來改變和成長。


  40 歲以後的人生,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透過重新認識潛能、從目標導向轉向價值導向、培養成長型思維,我們可以擺脫社會的期待和束縛,活出更真實、更自由、更有意義的人生。Grant 教授鼓勵我們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不要害怕改變和挑戰,因為真正的潛能,只有在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中才能被發掘。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