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健康,神經科學揭示步行對身心健康的深遠影響

 「走」出健康,
神經科學揭示步行對身心健康的深遠影響


  神經科學家 Shane O'Mara 教授在其著作中,深入探討了「走路」這項看似平凡卻被現代人低估的活動,如何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產生全方位的影響。他從演化、神經科學、生理學等多個角度,剖析了走路如何活化大腦、改善情緒、激發創造力,甚至是對抗老化。O'Mara 教授強調,走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我們在現代社會中維繫身心健康的關鍵。


走路:人類演化而來的「超級能力」

  O'Mara 教授將走路比喻為人類的「超級能力」,他認為在人類演化過程中發展出的直立行走能力,不僅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理結構,更塑造了我們的大腦和認知能力。然而,現代社會的便利設施和生活方式卻讓我們越來越少走路,這無疑對我們的健康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


走路對身心健康的益處

  • 大腦健康: 走路能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增加氧氣和養分的供應,有助於維持大腦的最佳運作狀態。研究顯示,經常走路的人,海馬迴(負責記憶和學習)和前額葉皮質(負責決策和執行功能)的體積更大,認知功能也更為出色。
  • 情緒改善: 走路能刺激大腦分泌內啡肽、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這些物質能提升情緒、減輕壓力、緩解焦慮,甚至有助於對抗憂鬱症。
  • 創造力提升: 走路能讓大腦進入一種放鬆但警覺的狀態,這種狀態被稱為「暫時性前額葉皮質低下」(transient hypofrontality),有助於激發創造力。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和藝術家都喜歡在走路時思考和創作,便是受益於此。
  • 抗老化: 走路能促進新陳代謝、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強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這些都有助於延緩衰老過程。此外,研究顯示,走路能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BDNF) 的分泌,這種蛋白質對神經元的生長和保護至關重要,能有效預防失智症和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


現代社會的挑戰: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

  現代社會的便利設施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卻也讓我們越來越少走路。我們開車上班、搭電梯上樓、坐在辦公桌前工作,下班後又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或滑手機。這種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對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 慢性病風險增加: 久坐不動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某些癌症等慢性病的風險。
  • 心理健康問題: 久坐不動會影響情緒,增加焦慮、憂鬱等心理問題的風險。
  • 大腦功能衰退: 久坐不動會降低大腦的血液循環和氧氣供應,影響認知功能和記憶力。


如何將走路融入日常生活

  O'Mara 教授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我們將走路融入日常生活:

  1. 設定目標: 每天設定一個步數目標,例如 7,500 步,並利用計步器或手機應用程式來追蹤進度。
  2. 利用零碎時間: 把握各種機會走路,例如提早幾站下車走路回家、午休時間出去散步、爬樓梯代替搭電梯、邊打電話邊走路等。
  3. 尋找同伴: 與家人、朋友或同事一起走路,互相鼓勵和支持,讓走路變得更有趣。
  4. 創造愉快的環境: 選擇風景優美、空氣清新的地方走路,讓走路成為一種享受。
  5. 結合其他活動: 在走路時聽音樂、有聲書或播客,讓走路變得更有趣。


  Shane O'Mara 教授的觀點提醒我們,「走路」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運動,更是維護身心健康的關鍵。透過每天的走路,我們可以改善大腦健康、提升情緒、激發創造力,甚至延緩衰老。讓我們一起重新認識走路的價值,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享受更健康、更快樂的人生。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