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人以飯麵為主食,現代人卻要控糖減澱?

為何古人以飯麵為主食,
現代人卻要控糖減澱?

為何古人以飯麵為主時, 現代人卻要控糖減澱?


  近年來,減醣、減碳水的飲食方式蔚為風潮,許多人認為攝取過多的澱粉會導致肥胖、糖尿病等健康問題。然而,在過去的農業社會中,人們的主食以白米飯為主,卻不見得有肥胖或糖尿病的盛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答案或許就在於澱粉與常見糖的差異。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中,人們的飲食結構以蔬菜為主,水果則相對較為稀缺,因此水果的攝取量並不像現代人如此高。此外,當時的勞動強度較大,人們需要大量消耗能量,因此會攝取較多的白米飯等主食來補充體力。


  那為何現代社會的華人,儘管也以白米飯為主食,卻更容易出現肥胖問題,甚至需要刻意減少澱粉或糖的攝取呢?


  原因就在於現代人的飲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加工食品的普及使得人們攝入了大量的糖分和添加劑。這些食品中的糖分往往以果糖的形式存在,而果糖會直接被肝臟吸收並轉化為脂肪,導致肥胖風險增加。此外,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劑也會影響人體的代謝和激素水平,進而增加肥胖風險。


  簡單複習一下,澱粉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而葡萄糖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當我們攝入澱粉時,它會被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如果葡萄糖不能及時被利用,就會被胰島素運送到脂肪細胞中儲存起來。因此過量攝入澱粉可能會導致肥胖。


  但是,現代食品中普遍存在大量的添加糖,包括砂糖、果糖漿等。這些添加糖不僅會提高食物的甜度和風味,還會導致攝入過多的果糖。果糖與葡萄糖不同,它不會刺激胰島素分泌,因此無法被有效利用,只能被肝臟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現代人與過去的人相比,攝入的總熱量也更高。過去的人以農業勞動為主,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因此他們需要攝入更多的食物來補充能量。而現代人大多從事久坐的辦公室工作,體力消耗較少,卻往往攝入了過多的熱量。這也導致了肥胖風險的增加。


  過去的農業社會,人們主要從事體力勞動,需要大量的能量供應。因此,他們會攝入大量的澱粉類食物,例如米飯、麵條等。這些食物可以被人體快速消化吸收,轉化為葡萄糖,為體力活動先提供能量,前面說的,澱粉分解到最後的葡萄糖在被胰島素處理前,是可以備身體所利用的能量源。


  然而,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的體力活動水平普遍下降,而飲食中卻攝入了大量的添加糖。這導致了能量攝入與消耗的不平衡,多餘的能量被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此外,現代人普遍存在久坐、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習慣,這些因素也會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進而增加肥胖風險。


  就是因為這樣,我們現在比起以前更需要控糖、減少澱粉攝取,就是因為社會時代環境下,我們的勞作時間變少了、食物的供給方式變了,超過了我們人體所能承受的範圍了。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