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 肌肉記憶?不,那是神經元記憶。

 ◇ 肌肉記憶?
不,那是神經元記憶。




  我們常說在自己習慣了某些行為模式後,自己的肌肉會自動記住這種行為規律,進而產生所謂的「肌肉記憶」。


  實際上,我們的肌肉並沒有任何儲存記憶的功能,之所以走路時的步行方式、騎腳踏車的平衡感調控,呼吸時的吸吐氣量,這些本來可以透過人體有意識的參與的行為變成可以在我們無意識間、不用經過思考的做出重複的、持續的動作,是因為我們的神經元記憶了放出訊號的方式。


  然後讓神經記憶重複著同樣的規律釋放訊號來完成抬腳、踏出,換另外隻腳抬腳、踏出。完成橫膈膜向上或向下彎曲鼻腔吸氣,橫膈膜往反方向放鬆,自然擠壓出肺部空氣。


  神經元的訊號釋放建立才是我們可以熟練的甚至不假思索的進入相同的行為狀態。


  特別需要解釋的這一點是,我們「進入心流狀態」也是一種神經元記憶,那個狀態的感覺、專注、時間感的流失等等,用計肉記憶去理解他會有些錯誤的想像。


  因為他沒有動到太多的肌肉。


  但我們確實會因為長期冥想訓練或者正念等等練習,因為神經元記憶住了進入狀態的冥想或正念時的狀態,進而更容易地進入觸發條件類似的心流狀態,這也是冥想與正念訓練可以改善注意力和集中力的原因。


  相對的,當我們更加熟悉的讓進入心流狀態變成所謂的「肌肉記憶」的一部分,我們一樣會在相同需要觸發學習、思考、創造等等的環境或任務上,在明明沒有刻意要專心的狀態下達成比他人更專注的效果。


  可能學習第一門語言到精通需要非常認真專注的五到十年,第二門語言變得只需要三到五年,第三門變成一年,甚至很多的多語者到後來可以學習任一種語言到能扣順利口說只花上一年半年。


  學涯中對於這樣的神經元累積認知太少提到了,我們只知道國小時一百個國文生字可能要花半年學完,然後把高中需要半年學完一百頁古文,把這之間的差距當作學年差的「難易度」,而不是自己對於學習力的累積級距,理論上把學習能力堆到一定的程度,大家都可以更順利的把知識吸收下來。


  學習「學習」並「累積學習力」本身的目的與本質在如此,學習任務本身會隨著時空環境改變,但知識會累積,學習力本身會越加熟練。



  • 延伸閱讀:神經元的可塑性-效益遞減與多元學習策略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