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研究室] 睡眠與體溫變化

◇ 睡眠與體溫變化




  我們的身體在睡眠期間會轉化為低功耗模式,會逐漸地降低體溫再給我們帶來睡意。


  核心溫度(心臟打出來的血溫)大約會從38度下降至36.5度左右,人體體表溫度,也大約會等幅下降至較清醒時低1~2度。


  然後會在我們逐漸清醒時升溫,進入日常模式。


  如果我們體溫沒有順利降下來,是很難進入深層睡眠或者保持深層睡眠模式的。


  比如冬天寒冷時,在蓋了厚棉被的前提下又將自己包成粽子塞進棉被裡,整個熱氣、自體排汗的溼氣完全悶在多穿的外衣上,體溫完全降不下來整晚的睡眠品質就會變得很糟。


  然後另外的問題在清醒後的升溫機制下體溫升高,相對感受到外界冷空氣非常冷,比睡前還冷。


  有趣的是,這個生理機制是可以人為干預的,不用等身體自己降下來,我們可以藉由外力外物改善睡眠的意思。


>>延伸閱讀:睡眠與清醒核心溫度調節的重點


◆ 透過外界干預來調整睡眠時的體溫


  以冬天為例,我們要避免穿太多導致睡眠品質下降,只需要先衡量自己睡前的衣物量然後在要睡覺時稍微減量即可。


  比如說船長我現在穿著一件毛外套、一件毛衣、一件保暖的衛衣,褲子的部分穿著秋褲和外褲,這是我現在打字中的狀態,我認為我現在穿得夠保暖。


  那麼待會入睡前我應該會脫掉我的外套、毛衣和外褲,讓自己保溫的外添加物撥個一兩層掉,再把自己種在棉被堆裡。


  又或者可行的話在睡前蓄個熱水好好泡個澡,讓自己體溫先跟著水溫升高,毛孔打開後加速睡眠期間的散熱,一樣僅將衣物穿到不至於發抖的狀態,再把自己種在棉被堆裡。


  冬天控制睡眠體溫稍微麻煩的是不要讓自己冷到肌肉緊繃發抖之類的,這反而會讓自己的睡眠品質大幅下降。


  至於夏天,睡前洗澡是必然的,將毛孔髒污清洗掉,不太建議因為太熱而睡前洗冷水澡,體表溫度降到35度左右腦幹中的下視丘會開始進行體溫調節,升溫的過程本是清醒後的生理反應,「有些人會」因此向後推遲自己入睡和進入深層睡眠的時間,但也是有少部份人反而拉長了深層睡眠的週期時間,這就個人體質因人而異了,拿起睡眠監測APP測試一下哪種對自己更好,能讓自己夠睡得更飽更熟、更多的深層睡眠比例吧。


  洗冷水澡對於平常可以隨躺隨變豬的人(通常要有一定的運動習慣)才比較有辦法反而拉長深層睡眠的時間,總之,看個人體感狀況,睡前洗澡是必然可以增加睡眠品質的,至少皮膚上的油漬污垢都被清理掉了,中樞神經調節體溫會迅速許多。


  環境的部分則透過風扇製造房內對流,讓床上淤積的熱氣與溼氣平均擴散至房間,如果有空調就透過空調調整房內溫度,沒有空調一定要開窗。


  拿個溫濕度計在床上待一會,假設不是躺涼蓆的話,一般來說床墊+薄被累積的濕度溫度甚至會高於夏天的環境熱與濕度。


  因此我們才需要風扇打散床上的熱氣與溼氣,若有開空調這樣也相對省電。


>>延伸閱讀:脫離睡眠狀態後的生理機制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