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研究室] 脫離睡眠狀態後的生理機制

 ◇ 脫離睡眠狀態後的生理機制




  我們在結束睡眠狀態後,首先是體溫會逐漸升高到平常值,除了自然發生外也會隨著自己起床走動而加速升溫,溫度的提升是身體與腦部清醒的主要原因。


  當我們體溫上升後,一個叫皮質醇的激素會增加釋放。皮質醇常被稱做「壓力賀爾蒙」,但它不僅與壓力有關。


  如果皮質醇在正確的時間增加,它也能增強自己的免疫系統,而那正確的時間正是自己早上「第一次」醒來的那一刻。


  皮質醇的增加會加速新陳代謝,也會增強自己集中精神的能力。


  通常我們不會希望皮質醇在某個時段持續的升高,但我們確實需要皮質醇在起床的那一刻升到最高點。


  唯一讓皮質醇的高峰出現在一天的最一開始的辦法,是在醒來後的30~60分鐘內曝曬在陽光下。


◆ 光與皮質醇


  最好觸發生理分泌皮質醇的時機點是醒來後的30分鐘至60分鐘內曝曬在強光下,而那強光最好是太陽,因為陽光能提供的無死角(相對於苗小的人類站在陽光下,除了腳底板照不到),太陽能提供的照度約100,000 lux,如果要在家自行裝設仿陽光的燈需要準備到6500w的燈泡才能達到相似的照度。


  先不說持續在這瓦數的燈泡直射光下過長時間非常傷眼睛,市面上的常見高瓦燈泡也差不多才100瓦出頭,大多都作為種植植物用的補光燈源。


  人體感光功能大約都集中在視桿細胞,只要騙過眼睛能夠解決大部分的日夜調節生理機制。對於夜行性們來說,會要需要更多心力去尋找光原來透過光源調整生理機制。


  相對的,也是因此我們會需要睡前盡量避免強光源,特別是藍光等等穿透性較強的光源,這是為了避免讓我們的皮質醇持續在光源下分泌,讓自己因為皮質醇等激素而更不容易入眠。


  當然如果自己的生活環境陰雨天較多、或因工作作息日夜相反,清醒的時候幾乎不會見到陽光,一個清醒後的高瓦白燈「盡量」取代陽光,以及白天睡眠時的完全遮光窗簾、眼罩等等就是必備的調節日夜節律生理機能的工具了。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