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計畫] 從目標粗淺判斷所需時間,先給自己成倍的留白時間。

 ◇ 從目標粗淺判斷所需時間
先給自己成倍的留白時間



  留白與適度的學習頻率是我們在學習「學習」這塊非常反直覺的部分,但他無庸置疑的會提升我們的學習能力與計畫執行力。


  如果學習頻率過低,會導致我們學會一個技能需要耗費的天數甚至年份過長,留白的時間過多容易讓我們忘記前一段學習時間部分的知識點。


  因此我們在拿捏頻率這部份上需要多點時間練習琢磨。


  以船長我自己學習語言的經驗來說,透過查詢他人經驗知道了精通一門語言需要一千小時,所以我先有了個一千小時的學習計畫,假設我一天能學習一門語言的時間是兩小時,那麼這湊齊這一千小時大約兩年時間,那麼本來該一天念兩小時的計劃我會給自己兩倍到三倍的留白時間,拉開學習頻率,將學習計畫改成兩天念一次兩小時,或者三天念一次兩小時。


  有人會說,這樣精通一門語言不是就需要花上六年?哪有人有那麼多時間安排那麼長的計畫?


  這是個學習計畫安排上的思考誤區,計畫是計畫,安排得太緊密會導致自己最後計劃失敗而被迫脫離自律循環,若我們一開始就先做好最壞的打算呢?


  我是說,比起硬著頭皮回頭補進度,開開心心的超前進度不好嗎?


  心境上的不同會讓自己的進度超乎預期的快,減少自己休息時的罪惡感讓自己能夠獲得足夠的休息時間,足夠的休息相對地又大大提升了我們超進度的步伐,這很反直覺,這個方式讓我除了第一天在計畫上,其他都處於超進度的步調上,反正最多六年,最少…最少我花了一年就拿下日檢N2,這是技職學校需要三年的進度,明明給了自己超三倍的餘裕,結果都在超進度的路上提前完成了目標。


  那種不言而喻爽感阿…


  既沒有讓自己感到壓力又超額完成目標,困難的都不困難了。



◆ 透過超前進度的喜悅完成提前完成計畫


  當我們的學習計畫透過合適的留白、較寬鬆的頻率安排,通常會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提前完成該項進度,這時正在持續執行學習計畫的我們得到的不再是挫敗與失落感。


  想像自己在大一就修完大二的課程,或者在開學第一兩周就念完整個學期的課程,這樣的喜悅與想要持續維持超前進度的優越感會反過來加深我們對於學習計畫的黏著度,並且超前完成計畫。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