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效率] 了解睡眠、最大化利用睡眠。

 ◇ 了解睡眠、最大化利用睡眠。




  自然(Nature)期刊在2004年1月時發布了一個有趣的研究成果,我們在睡眠時頭腦不但在鞏固訊息,大腦也在這段時間內清除疲勞、嘗試創造新的連結、產生新的訊息。


  假設在分散兩組餐與者作為實驗與對照組,兩組相同給予它們12小時的學習時間,其中一組在白天給予教材,並且告知十二個小時後的晚上需要參與測驗。而第二組在晚上給予教材,告知隔天早上再進行測驗。


  早上給予教材開始學習的那組在自己的時間安排下度過自己的日常安排流程及學習。晚上那組則是在好好讀書後睡了個好覺。


  在這兩組的實驗下,早上給予教材晚上參與測試的那組平均分數遠遠低於有睡了個好覺的第二組。


  實驗後續經過了很多對照組的交叉比對,有可能早上拿到教材的那一組比起晚上睡覺組還多了更多的學習時間,畢竟睡覺起碼是7-8小時起跳,對吧?


  但實際上這個實驗結果表示,學習12小時參與測試的不見得高於學習5小時加上睡眠7小時的睡覺組。


  這實驗結果表示,睡眠不但不會影響我們的學習,反倒在學習後好好睡個覺不只給自己醒來後有更好的精神與專注力面對新的知識點,還讓我們原本已經吸收進去的知識點在睡夢中做了一次的鞏固與再連結。


>>延伸閱讀:每個人都應該嘗試優化自己的睡眠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不,好好睡個覺吧。


  照目前對於睡眠的研究,在睡眠之前的所有問題與知識吸收都會在我們睡眠時,被動的、快速地整理過。


  一道整天解不開的數學題,在睡過一覺後有可能會因為睡眠而想到解答。


  一篇失去靈感的連續創作,在睡過一較後會有更多的可能寫下更多篇章。


  這是目前已知睡眠的能力,清除雜緒、連結思路。


  如果睡眠的,我們的學習計畫要更事半功倍的進行,睡眠時間與睡眠質量就必須以最高規格、最優先級安排至每日的計畫中。


  雖不至於必須將睡覺時間這樣的行程寫進Google Calendar之類的硬性安排自己幾點到幾點睡覺,吃喝拉撒睡啥地都寫進日程表感覺這日程表也太斯巴達。但試著讓自己每天睡足七小時,或用睡眠偵測app檢測自己的深層睡眠時間,慢慢調整自己的睡眠品質達2小時以上,給自己的大腦有足夠的時間可以修復疲勞與鞏固記憶也是滿重要的。


  當然,船長提了很多睡眠偵測app的輔助可能性,不過畢竟手機或智慧手環、手錶並不是真正的醫療器具,那些只能拿來當參考值,那些幾乎都是透過睡眠期間的生理狀態來做公式的換算判斷使用者這期間是否在深淺睡眠期。


  如果發現自己的睡眠品質過低或突然變低,比方說自己整晚7~8小時的睡眠監測中深層睡眠比例一直或突然低於15%~20%,還是要到醫院找專業睡眠科醫師,透過醫師評斷治療喔。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