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存股] 摩根‧豪賽爾 Morgan Housel-歷史從不重演,但會押韻。

◇ 歷史從不重演,但會押韻




 I’ve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two broad topics, history and finance.

  我一直對兩個廣泛的主題感興趣:歷史和金融。


 I’m just reading a lot of histories of businesses and biographies.

  我正在閱讀大量的商業史和傳記。


 I think I was always struck when I read a biography or a history book about something a hundred or a thousand years ago.

 每當我讀到一本描繪一百或一千年前某事的傳記或歷史書時,我都會感到很驚訝。


  And you’re like this is exactly what’s happening today the details are different but how they’re reacting to things nothing changes whatsoever.

  你會發現,這跟今天發生的事情完全一樣,雖然細節不同,但人們對事件的反應卻沒有任何改變。


 I’ve talked about there is this book that I read called The Great Depression, a diary which is written by his Ohio bankruptcy attorney in the 1930s where he’s just talking about what’s happening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我曾經談過一本書,叫做《大蕭條》,它是俄亥俄州的一位破產律師在20世紀30年代寫的一本日記,他只是在講述大蕭條期間發生的事情。


 He had this post in 1932 this diary entry where he says if you change the dates from 1932 to 1894 every single word would match up to what happened in 1894.

  他在1932年的一篇日記中寫道,如果你把日期從1932年改到1894年,每一句話都與1894年發生的事情完全相符。


 But then when you’re reading his post about 1932, you’re like if you change these dates to 2008 everything, every single word lines up.

  但當你閱讀他關於1932年的文章時,你會發現,如果你把這些日期改到2008年,每一句話都與2008年發生的事情完全相符。


 You’re like these things don’t change obviously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1894 was different from 2008 but the way people responded to it did not change at all.

  這些事情並沒有改變,顯然1894年的金融危機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不同,但人們對它的反應並沒有任何改變。


 When you read about history sometimes the change is amazing, like ” Oh, people used to do it that way.”

  當你讀歷史時,有時變化是驚人的,就像「哦,人們以前是用這種方式應對的。」


 That’s interesting but more often like “ God, these people are thinking exactly the same way we think.”

  這很有趣,但更多時候就像「天哪,這些人想的跟我們現在所想一模一樣。」


像個機器人一樣投資


  人性是投資中的最大敵人。


  無論是面對系統性風險,還是個股的漲跌,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反應和應對方式。但總的來說,大多數人對於風險的應對方式都是相似的:恐慌、觀望,然後在最糟的時候買入或賣出。


  人與人之間明明是個體,卻會有大部分的人做出同樣的反應。更不用說隔了十幾幾十年一次的金融大洗牌,不同一批人、更少的同儕橫向資訊,做出同樣的反應、同樣的應對方式是無可厚非的。


  每次的事件起因或許不同,做的應對方式「看起來」好像不一樣,但如果遇上實質性的衰退,市場上投資人的恐慌反應不管在哪個時期都是一模一樣的,市場共識而定的股價也是如同發生過的模式開始崩跌。


  經歷過數百年的市場經驗,我們確實是有了低谷投資、恐慌投資等方式來致富。但從2001年、2008年、2021年,在這三個時期的系統風險仍然會有大批大批的投資人認賠出場。


  微觀來看,其他時候基本面沒動的個股也因為一時的不理性而導致大批大批的投資人認賠殺出。


  本來不認賠放著只需要幾個月到一兩年,帳面損失就會因為市場回溫而上漲回來。而那些認賠出脫持股的人將持股轉換回現金後大部分人就讓資金保留在「現金」狀態,錯過了這波回溫。


  賠的部分自己跟著走下坡了,該漲回來的部分自己卻沒跟上,比起那些蓋牌放著甚至是持續加碼投入的,少了不知道幾十個百分比的報酬。


  要突破人性,創造投資理念。


  要讓自己有個核心理念來突破這個金融循環,最佳的辦法還是創造或吸收一個完整的投資理念,讓自己有辦法將情緒與投資行為區隔開來。


  不管是長期或當沖交易,那些願意在任何時候持有股票的,以及天天僅透過數字變化來推斷買賣的,最忌諱的都是情緒的干預,市場再不理性,萬變不離其宗的真理還是那個真理,自己個人的感覺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延伸閱讀:《金錢心理學》作者Morgan Housel訪談重點整理:財富、幸福與人生哲理


>延伸閱讀:改變你財務人生的書:Morgan Housel 的《金錢心理學》書評



<<上一篇:莫尼希·帕布賴 Mohnish Pabrai-投資是結果論,不是比誰聰明。


下一篇:理查·史密斯 Richard Smith-便宜的定義不在價格>>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