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存股] 弗朗索瓦‧羅歇 Francios Rochon-股票分散投資的極限

 ◇ 股票分散投資的極限




 Many of the great money managers that I studied, were Phillip Fisher, Glen Greenberg, of course, Warren Buffett, and Charlie Munger.

  許多我研究過的偉大的理財經理人,如菲利普·費雪(Phillip Fisher)、格倫·格林伯格(Glen Greenberg)、當然還有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


 Most of the time they are very concentrated, sometimes  10 stocks, for instance, and they've done very well.

  他們的投資組合都很集中,有時只有10隻股票,但他們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But for myself, from my personal experience, I thought that 10 was a little low, and I was more, I felt comfortable with something 20 to 25 names.

  但根據我自己的個人經驗,覺得10隻股票有點少,我比較喜歡20到25隻股票。


 So a typical weight tree between 3 to 5%, let's say a single security.

  所以一個典型的投資組合權重樹,每隻股票的權重在3到5%之間。


 From almost 30 years of experience, now having around 25 names of portfolio seems to be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having enough securities that if you make one or two mistakes, it doesn't hurt them too much the portfolio.

  根據我近30年的經驗,現在擁有25隻股票的投資組合似乎是合適的平衡,既有足夠的股票,如果犯了一個或兩個錯誤,也不會對投資組合造成太大傷害。


 At the same time, I think 25 names is concentrated enough so that, we're not too diversified.

  同時,我認為25隻股票的集中度也足夠高,不會過度分散化。


 That, the more names you have, the closer to the S&P 500 return you'll have.

  也就是說,擁有的股票數量越多,你得到的回報就越接近標普500指數。


 So you don't want to have too many names in your portfolio because the odds of index go down very quickly.

  所以你不想在你的投資組合中擁有太多的股票,因為跟著指數下跌的機率會變快。


 I think that is the right balance for us.

  我認為這是對我們來說合適的平衡。


 Again, it's probably the middle of the road here. It's the right balance. Having enough securities of proper diversification, but not too much.

  同樣地,它可能是一個折衷的方案,是合適的平衡。擁有足夠的股票,以適當分散投資,但不要過度分散。


◆ 以自己「照顧」的到的範圍為主


  我一直都認為集中投資有很大的問題,如果我們是先選好標的,然後不管定期定額也好還是累積現金等待也好,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浪費金錢運用的空間,定期定額扣在個股上更糟糕,大部分都買在不正確的時間與價位。


  更別說投資的單間公司標的如果出了什麼意外就慘了,比如前陣子的明揚,工廠大火後產線大概要明年才會恢復了。如果重壓比例過高,佔自己的投資組合中的比例過大,會讓投資人度過滿長一段輾轉難眠的夜晚的。


  投資大能們都提倡要盡量集中投資,但巴菲特本身自己的波克夏旗下其實有五十多家公司的股票,投資報酬率比巴菲特還高的彼得林區在任職麥哲倫基金經理人時,旗下同時有300~500隻股票。


  說集中會有更好的報酬嗎?不盡然,投資是時機點的問題,當下環境市場中自己的策略下最合適的股票也就那幾隻,我認為集中投資是指當下集中投資在那幾隻,甚至自己認為最好的那一隻就好,不是我們只能持有或買進固定幾家公司的股票的意思。


  「下一個」當下挑選股票的時候會出現下一個標的,那個時候在來選擇下一位,投資組合是這樣慢慢建立起來的。


  那,我們小小投資人沒有辦法像彼得林區那樣聘十幾到幾十個分析師來監控自己的持股,我們這樣買著買著也會到一個自己能照顧的臨界值,就是到一個我們可能會看不完持股財報的窘境。


  我是推薦投資人可以試著使用 Excell 將自己的持股建檔,從 Goodinfo 那直接每個月的月報出來後摳個表格出來,稍微設定一下檢查一下表格模式,這樣就可以透過現有工具一次掌握超過單個人類能力範圍的持股檢查了,而且就算持股到百餘支股票,也就摳表貼上,在格子上設定條件讓他自動反紅或者自己喜歡的警戒顏色,一個月大概三分鐘不到。


  不開玩笑,我的舊策略持股,也就是這幾年來買的四十餘隻幾乎都是這樣被整理起來的。目前的新策略公開持股表也是。但我就一個人,至今都還在感謝現代資訊科技。


  如果不用試算表,也可以透過一些APP讓他自動監控自己的持股,或者現在滿多證券APP有可以設定智慧長效單的,將持股控制再自己一個月內花上一天整理的完的量,然後掛好長效單讓他在達成自己設定的條件後自動交易。


  總之,我覺得在選股上的分散,考量標的數外應該要確認的是自己能不能用最省時省力的方式將我們的持股整理完。而不是訂定「我覺得20隻比較保險,50隻過於分散」之類,畢竟我們是以挑績優股的角度先設定好我們的選股邏輯了,不至於選完前20個月或季該投資的標的,然後再往後的股票市場出現的標的都不會比我們之前挑的好。


  出現更好的標的的時候賣掉原有已經獲利且自己認為剩餘漲幅空間不大的,重點在將持股控制在自己掌握得了的範圍內。



<<上一篇:威廉‧格林 William Green-成功投資人的共同特質


下一篇:弗朗索瓦‧羅歇 Francios Rochon-不要預測市場,不要刻意保留現金>>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