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存股] 史考特‧納遜斯 Scott Nations-關於股市紀律,判別自己的投資、投機屬性。

 ◇ 首先,認識自己的投資屬性


 There's some research that correlates and shows that, in one study, people who got more speeding tickets placed more trades in the stock market.

  在一些研究中,其中有個研究表明,收到越多超速罰單的人在市場上的交易越頻繁。


 What that means is they're placing those trades not as part of some sophisticated, disciplined, long-term investment strategy.

  這意味著他們比較不會做太複雜的、較有紀律的、較長期的投資做為他們的策略。


 They're gambling. They're essentially gambling.

  他們在賭博,基本上就是在賭博。


 Instead of going into a casino, they're using the stock market.

  在股票市場上賭博,以代替在賭場上的賭博。


 There's another really interesting one from Taiwan.

  這邊有關於一個台灣的有趣案例。


 Taiwanese people love to gamble, but casino gambling is forbidden. There aren't any Casinos in Taiwan.

  台灣人很愛賭博,但賭場在台灣是被禁止的,台灣沒有賭場。


 A few years ago, the government started a lottery. The kind of lottery that many of us 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familiar with.

  在幾年前,台灣政府開辦了樂透(愛國彩券),是一種跟美國很像的樂透。

  *這邊要平反一下,因為 Scott Nations 身為那斯達克指數董事長,他的研究都是以百年起跳的金融風險與投資人的認知偏誤,所以對他來說我們爺爺/爸爸輩(約1980年前後)的地下六合彩(大家樂)風氣對他來說是「幾年前」,愛國彩券與目前的現行樂透也有些差異,總之是他在這小部分有些誤會,訪談聽到他提到台灣也是滿令人驚訝的。


 Well, Taiwanese investors had the opportunity to express their sensation-seeking through the lottery, trading on the Taiwanese stock market fell by 25%.

  台灣的投資人有了機會去透過樂透「感覺尋求」,台灣的股市交易量下跌25%。


 This is a really interesting one for me, given that I finance myself all day, every day.

  這對我來說非常有趣,因為我整天都在自我理財,每天。


 Hedge fund managers who drive sports cars underperform hedge fund managers who drive minivans.

  那些開跑車的基金經理人績效都不如那些開小廂型車的。


 We know what's going on here.

  我們都知道那發生了什麼事。


 How do we short-circuit this sensation-seeking? How do we identify it in ourselves or thwart it, once we realize that, this is something we fall for?

  我們如何才能縮短這種尋求感覺的過程呢? 一旦我們意識到這是我們所迷戀的東西,我們如何識別自己或阻止?


 Part of it is to be honest with yourself.

  其中一點是要對自己誠實。


 Maybe somebody will say, "I don't fall for that one so much. Don't fall for this one so much, but this one, that's me. I fall for that one."

  或許有些人會說:「我沒有沉迷太多。不會沉迷太多.但我就是這樣,我愛上那個感覺了。」


 For you, that is sensation-seeking.

  對於你的這個狀況來說,就是一種感覺尋求。


 This is the suggestion I would have before placing a trade.

  在交易前我有個建議。


 Wait 30 days.

  (買入後)等待三十天。


 Just wait 30 days.

  就只是等待三十天。


 If it's a real trade, if it's an investment, 30 days is going to be meaningless in the long term.

  如果是一個真正的交易,如果是個投資,三十天對於長期投資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On the other hand, if it irritates you so much, the idea of just waiting for a little while irritates you so much you can barely stand it, then that trade is sensation-seeking.

  但換句話說,如果你感到非常的焦慮,光想到要等待一段時間你就非常焦慮到你幾乎無法忍耐。


 It's a gamble and it's not an investment.

  那就是在賭博,不是在投資。


◆ 尋求交易的感覺,而非真的看重獲利結果


  不管是哪個流派的哪種方法,除了少數像是西蒙那樣的數學家透過數學專業與電腦自動交易創造了年化37%的報酬率外,在普遍透過財經、經濟模型推估計算的前提下,我們都知道其實股票投資在給足他足夠的時間成長才有最佳的報酬。


  不過市場上還是不乏許多短線交易者、技術分析使用者,這些人確實也是奔著獲利的結果去的,也確實有人能夠創造出足夠的獲利,但總的來說,他們比起獲利,對於過程的享受是遠大於結果的。


  這也是許多人沉迷於市場而非研究市場,研究策略,研究心法的原因之一,因為交易太美妙了。100元買入,120元賣出,同一支標的130元再買入,150元又賣出,但180元時又再次買入,請試算相對於在100元買入後做長期投資的人兩者的成本與報酬,這是一個稍微燒腦的經典市場題目簡化版。


  簡單說,後者長期持有最後持有那隻公司股票的成本就是一股100,頻繁交易的那為成本是140。如果最後股票在200元兩人同時賣出,長期持有者的資本利得是100,頻繁交易者是60。


  當然個股不會一直維持向上漲的趨勢,多少還是會進入產業/公司成熟期而成長平緩之類的,或者個股下跌之類的,這時頻繁交易者就可以換另外一家公司讓他的資近在標的與標的間跳躍。可是別忘了,整體市場來說指數就該隨著時間而緩步上漲(撇除中俄等非自由經濟體來談),公司是開來賺錢的,其中幾間公司獲利減緩不影響數千家公司合力推升的股指。


  總的來說,這指是平均值,頻繁交易者能夠在獲利公司間跳躍,長期投資者也可以透過金流投資其他成長公司。前者好處多在投資這件事上會稍微有聊些,不會覺得無聊沒事做,但報酬率就不好說了,完全靠賭技和自己的付出程度,我是要說,目前以長期看下來最出名的、年化報酬最高的投機者就只有詹姆斯‧西蒙,超過一樣有紀錄在案的30%的彼得林區,也超過20%的巴菲特,如果是以投機為主要方式頻繁交易來獲利的話,或許該以西蒙為目標先接近或超越他再來談是不是投機比投資好,切記,這邊提到的不管是哪個基金經理人都經歷過至少兩次的金融風險,而不是牛市時的平均年化報酬贏過就贏過了。



<<上一篇:霍華德‧馬克思 Howard Marks-情緒是投資績效最大的敵人


下一篇:史考特‧納遜斯 Scott Nations-股市投資需要承擔多少風險?>>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