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存股] 彼得林區 Peter Lynch-股票的獲利贏過債券、定存,資產配置反而是種風險

 ◇ 長期來說,股票的獲利贏過債券、定存


 In the long term, 10, 15, 20 years or more stocks have beaten bonds and bank certificates of deposits.

  從長期來看,10年、15年、20年或更長的時間,股票都贏過了債券與銀行定存。


 But in the short term, there's no telling what will happen.

  但從短期來看,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In 1987, the S&P 500 fells 33% from its August top to its October bottom.

  1987年,S&P 500 指數從八月的最高點到十月份的最低點跌了33%。


 If you had the stomach to ride through that drop you would've found that the S&P 500 performance from 1987 through 1992 still outperformed  Treasury bills and long-term government bonds, despite the decline.

  如果你有勇氣挺過這次的下跌,你會發現1987年至1992年間的報酬率仍然贏過了國庫券與債券。


 In the past 60 years, stocks have returned about 10% a year, bonds have averaged 6% a year, and Treasury bills or bank CDs around 3%.

  在過去的六十年間裡,股市的年報酬率約在10%,債券的回報率6%,而銀行定存的回報率約在3%。


 That doesn't seem like a big difference, does it?

  看起來不是很大的差異,對吧?


 But the power of compounding makes an enormous difference over time. 

  但在複利的效果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產生巨大的差異。


◆ All in在股市而不做資產配置也可以


  不論是巴菲特還是彼得林區,他們都沒有過於重視「資產配置」這件事情上,雖然巴菲特在經營波克夏時還是有少部分的資金拿來購買債券,但總的來說他並不是為了資產配置而去刻意資產配置的,只是時機點上的合適度剛好。


  先不論彼得林區那任職於麥哲倫基金那幾年績效的29%,以美國股市年均報酬10%(台股也差不多10%),債券報酬率6%,定存3%來算-




  二十年的時間報酬率10%的股票是6%的債券一倍,3%的定存3.5倍。




  從指數線圖來看,我們可以看到這之間的誤差隨著時間變大,更不用說我們在會學會基本的股票篩選後就能夠輕鬆在台股達到20%左右的年化報酬率,也不用說像彼得林區這樣的近30%的報酬率,時間一拉長,那複利後的成果更加的驚人。


  彼得林區在這裡的意思是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夠做足夠長期的投資,可以減少配置債券或保留現金(定存)來增加我們的總體資金報酬率。


  夠高的報酬率與時間最終會弭平我們不做資產配置的風險,甚至會讓資產配置這件事變成我們資產的風險之一。即使我們衰到有剩,存了二十年正式要退休的當下遇上系統性風險,整筆股市資產砍半造成這輩子理財最極端的、損失最大的狀況,在年化報酬率從612%砍半變成306%,我們還贏過了存了二十年債券的302%,定存的175%。


  這還只是用指數平均年化報酬率算出來的結果而已,在20~30%的年化報酬計算下,即使砍半了報酬率還高於債券近2.5倍,高於定存7.5倍。所以如果在自己還年輕,且確定自己的錢是可以放上十幾二十年的閒置資金時還想要做什麼資產配置的話,不如考慮把錢捐給我吧,不要浪費了



<<上一篇:彼得林區 Peter Lynch-股票必須是長期的閒置資金


下一篇:彼得林區 Peter Lynch-投資前的心理建設>>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