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存股]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觀-大量使用槓桿降低了容錯率 Heavy use of leverage reduces error tolerance

◇ 大量使用槓桿降低了容錯率


  "Really, the only way a smart person that's reasonably disciplined in how they look at investments can get in trouble is through leverage. I mean if somebody else can pull the plug on you during the worst moment of some kind of general financial disaster, you go broke. And Charlie and I both have friends that have where that's happened to them."

  

  真的,一個聰明人認為投資遇到麻煩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使用了槓桿。我的意思是,如果其他人可以在某種一般金融災難的最糟糕時刻拔掉你的插頭,你就破產了。查理和我都有朋友,他們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 融資的魔力


  我們都知道,開融資去購買相對長期會成長的股票可能是更快速的一個投資方式。比如說一家長期成長大約落在10%的公司,現價100元買下來配息大約10元,相對殖利率約10%。那我透過融資去持有它,我僅需要拿出四成,也是說40元的成本就可以買下該股票,在本益比不變的狀況下該公司股價合理隨著營收成長而成長,一年後從100元上升至110元,中間價差10元,對於現股買入來說是帳面獲利10%,期間相對殖利率10%,合併報酬總共20%。


  回到融資買入,融資還是需要4成的保證金所以成本是40元,60元由券商以指定利息借給你(沒有特別去跟券商談的話年息6%),這時股價本身上漲的10元對於40元的成本來說是帳面獲利25%,10元的配息相對殖利率也是25%,扣除融資成本3.6%,綜合報酬為46.4%。獲利是原本買現股持有的2.32倍。


  聽起來很棒,是吧?


  長期來看指數是上漲的,但個股股價不會永遠是上漲,即使獲利如同預期的高,股價還是如同預期的成長,它還有可能偶爾下跌一陣子才會在最後漲回原本該有的價位。單間公司的投資都會有單間公司的風險,以現行133%融資維持率的標準來看,融資個股是可以吃下兩隻跌停板的跌幅。


  100元能下跌兩次10%,跌到81元時現股的帳面損失為19%,這時券商才會要我們補維持綠或強制賣出持股。對於融資40元的成本帳面損失就是52%,40元剩下21元,如果剛好融資一個年度且因無法補繳保證金而被斷頭沒機會領息,賣出時還要再被追繳3.6元的融資利息,40元剩下17.4元,總損失56.5%。


  有時候不一定是因為吃了跌停板,也會僅僅只是因為配息之後需要填權息的坑較大,導致融資維持率不足需要我們補錢或者被強制斷頭。比如近期的海運三雄就有財經新聞及券商本身在提醒投資人需要注意配息後會需要投資人補錢撐維持率的問題。


  長期來看確實融資能夠加速我們大概一成左右的存股速度,但遇上大型金融風險,比方說為了因應通膨美國這陣子的連續升息,各國股市不管公司本身獲利如何股價都下跌了至少兩成,我們現在事知道這個下跌僅僅維持了兩個月而已,補個維持率沒什麼,但如果問題向是2008年末的金融海嘯那麼嚴重呢?





  如果像2008年那樣的次貸風暴引起的金融海嘯,台股市場大約一年後才恢復,我們的融資若補不出錢很容易直接被斷頭砍在最低點。美股更不用說了,配息較少甚至不配息對於投資人本來金流保護力就比較差,結果美股市場花了快五六年才緩過氣,這一定會讓開融資的投資人砍在低點賠錢出場的。






◆ 賭徒心態


  融資不是不好,對於非常想要加快存股速度的投資人來說,他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好用。但以槓桿來說,它的不確定太大了。除了像是包裝好的槓桿商品比如00631L這種的ETF,直接買他實際上也還是現股,跌了就跌了放著沒差,沒有開融資買就沒有斷頭還是期限到了要在賣掉重新延長融資一次的問題。


  比起獲利來說,開槓桿會讓人有種「這樣賺比較快」的感覺,但這個感覺偶爾會被幾次的意外所打倒。人性在記憶裡都會記得自己美好的時候,忘卻痛苦的時候,況且以整體發展來看,我們用上融資大概也三五次才會遇到一次意外。理所當然的,我們可能會為了那一次失敗的機率而多分散標的,結果分散標的後仍然不敵大盤的整體下降的系統性風險。


  有人說如果我們只把部分資金做融資購買呢?


  對我來說這也是我的心魔,碰不了槓桿的心魔。明知開融資自己的投資報酬率會高達75%,為什麼我要保留資金放一部分在30%的現股呢?


  就算有保留現股或者資金,遇上融資部位的崩跌需要補維持率後,我的現股或資金也會被我優先轉化掉,想著要把融資部位續命,讓他有機會賺回來,這是人之常情,也非常合情合理的。更不用說融資陪到底後有多少人會想要再用同樣的方法將之前的損失賺回來。


  槓桿會需要我們足夠強大的自控力,避免自己進入這樣的賭徒心態的無限循環,否則一次的失敗我們將會損失大量的資金去又得花時間重新建立我們的資產。


◆ 悲劇名人-投機之王-傑西‧李佛摩 


  我想在投資界一段時間的人應該都有聽過《股票作手回憶錄》這本書吧?


  他是從一本關於李佛摩( Jesse Livermore )的創作小說修改,讓整本小說貼近他本人的生平的接近他傳的人生記事。李佛摩本人也有寫過一本《 How to trade in stock 》。


  他在他那個時代,就是大量運用了多空槓桿,在股市、期貨…等等商品上透過自己巧妙的操作,讓他成為當時代最紅極一時的「投機專家」。不管熊市牛市都賺得盆滿波滿。他的交易心法至今也被很多投資人傳唱著。


  個人也認為他的交易心法大多時候都是對的,他曾說過「投機是天底下最富魔力的遊戲,但是這個遊戲不適合愚蠢的人。」諷刺的是,他一生中總共因為市場風險以及自己的操作失誤,總共破產了四次,因此離了兩次婚,1934年的最後一次的破產讓他委靡不振,在1940年11月28日在餐廳留下自己第三任妻子後,到洗手間舉槍自盡,對,他最後自殺了


  認真讀完這兩本會覺得,以他那個年代來說他能夠參悟到那麼多至今還被當作投資鐵律的感想,大概沒有人比他還「不愚蠢」了。但以結果來說,李佛摩還是失敗了,還是最慘的那一種。這除了他本身不自覺進入「賭徒心態」外,有些在現今看起來有疑慮的感想也是讓他步步踏錯沒有回頭可能的原因。


  不是要說槓桿多可怕,船長我會建議如果真的非常想要開融資或做空等槓桿,才會去推薦大家去找《股票作手回憶錄》來看,但要學會判別哪些值得學習,不要囫圇吞棗把他的心得全部照搬過來,如果結局也跟著一起搬過來不就…總之,這兩本書對船長來說是種警惕,要使用槓桿要想想李佛摩這麼厲害的人最後的下場如何,讓自己更謹慎一點對待自己的資金。


  至於那些不明所以的分析師還是說書人…我認為他們把這本書推薦給市場小白真的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事,新手根本完全無法判別哪些技巧是對是錯,好書很多:《雪球:巴菲特傳》《約翰柏格投資常識》《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約翰柏格投資常識》…好多書不推,推這本給新手是要害誰?



<<上一篇:巴菲特的價值投資觀-專注於自己購買的股票價值


下一篇:巴菲特的價值投資觀-有些參考指標不太重要>>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