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存股] 菲利普·費雪-保守型投資者夜夜安寢 Conservative Investors Sleep Well

◇ 菲利普·費雪


  Philip A. Fisher,現代投資理論的開路先鋒之一,成長股價值投資策略之父。雖然他自稱自己的投資是所謂的「保守投資」,但在往後幾十年被各個投資專家證明他所謂的保守也能做到超過市場的報酬。費雪是巴菲特除了葛拉漢外另外一個學習的對象,而他的保守投資正是所謂的基本面分析,也是他所說投資能夠睡好覺的原因。


◆ 怕痛的我點滿防禦就對了(x)


  費舍認為,對抗任何經濟層面的打擊,總會有一種方法可以在無論任何情形下都不受到影響。如果激進的投資方式在平時都會賺上許多的錢,但在一次的整體金融風險下就會賠光,那那個投資方式就不是正確的,也不會是我們想要的。


  「保守」雖然稱之為保守,但他認為的保守反而是偏向進攻與成長,不是那些傳產資產股,也不是那放了幾年獲利沒有增長,股價也不會動的牛皮股。越是財務狀況良好、未來成長性越高的各股越是費舍認為的「防禦」型標的。


◆ 成長率與本益比的交互作用


  假設同個產業上有三間公司:

  A公司被市場認為沒有任何增長前景,在市場上的價格為一股100元,本益比為10倍。

  B公司也被市場認為沒有任何增長前景,在市場上的價格為一股100元,本益比20倍。

  C公司則也被認為在未來有機會以每年100%的淨利年化成長率成長,在市場上的價格為一股100元,本益比20倍。


  我們如果僅僅透過本益比去挑選股票,我們會定義A為「最便宜」,而B與C「一樣貴」。


  可如果我們買A股而放棄B、C股,三年後會發生什麼事呢?


  假設本益比都維持在相同水平的狀態下,僅股價隨之變動:

  A公司的股票三年後還是100元,本益比10倍。

  B公司在第三年也還是100元,本益比20倍。

  C公司股價隨著淨利成長每隔一年翻一倍,第二年翻為200元,在第三年變成400元,本益比20倍。


  這邊很神奇的是,具有成長性的C公司反而是最賺的。以台股的慣性來說,如果他真的淨利以100%的速度增長,配息也會是每年成倍的發放,第一年發10元,第二年就是20,第三年40,以此類推。




  當然啦,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像是世芯這樣的AI概念股現在本益比高達67.48倍還在漲,因為這個時候的本益比放在未來來看是非常低的,他去年整年累積營收比前年多了31.5%,今年1-5月的累月營收比起去年1-5月又多了143%,這成長速度若未來持續爆發下去,當前本益比再高也是會有人想去虎口奪食。不過把賺錢的希望寄託在未來風險是大了些啦,這邊不建議跟風買。




  By the way, Nvidia 本益比也已經飆221.87倍了。

  

  所以照費雪的概念,我們除了要選擇低本益比各股來挑選出股票價格貼近價值的各股外,我們還要考量該公司的未來發展性、了解公司的利基點,及對於公司對自身未來展望的規劃。


◆ 無限成長的投資標的特徵


  對於能夠增長的公司來說,他需要足夠多的利潤去做行銷工作、員工培訓、開發新產品…等等,這些都需要足夠的資金,需要公司有足夠的利潤自己再投資公司自己的產業才有辦法進一步的再提升。


  因此,足夠高的毛利率是費雪對於一個保守股票的理想特徵。但過高的毛利率會吸引來更多的參與者加入競爭,所以這間公司必須要有保護它獲利能力的基本條件。


  其中可以觀察幾個地方來做判別:

  1. 規模經濟,生產的數量越多,通常會導致單位成本降得更低。擁有足夠的生產規模也可以佔去市場上較大的訂單份額,相對於小型公司會產生足夠大的定價權及排擠效應。

  2. 品牌,這邊的品牌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意義,比如以晶圓代工業來說,台積電的良率本身就是比三星好,這時產品的品質即是品牌的意義,台積電也相較於三星有足夠的定價權。

  3. 專利,對其他公司授權金的獲取是另外一回事,這邊是指公司的技術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無法隨意被其他同行超越的,產品本身可能會被模仿,但核心技術不會是他們的導致他們發展最終還是會受到限制,比如中國的中芯國際、紫光、OPPO哲庫…等等,從台積電高薪挖角了許多人過去卻因為各國專利限制而開始衰退、破產或被迫解散。



<<上一篇:Guy Spier - 投資者的教育


下一篇:Tobias E. Carlisle-量化價值投資>>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