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存股] 什麼又是資產?為什麼要創造自己的資產? Why create your own assets? What is an asset?

 ◇  為什麼要創造自己的資產?


  資產與財產有什麼分別?當我們在一件物品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時,比如說車子,自己住的房子,那些都是我們的財產。


  資產的意思是:在公司或個人上會替我們創造收入的財產。如果我們是UBer司機,那台車是我們的財產的同時,也會是我們的資產。房地產的話比較特別一點,通常即使是自住宅,我們也會把它歸類在「資產」類。開UBer的時候車子是我們做為載客的工具,替我們的勞動行為創造收入的工具,所以他符合資產的條件。房地產則是以長時間來看,至少華人和歐美圈是,房價即使會因為泡沫破裂或者短期的金融系統性風險暴跌,拉到十年百年看起來還是上漲的,那我們可以把房子本身視為未來會提供我們正報酬的資產。


  恩…沒有那麼多錢買房,也不想捲入看誰是最後一隻老鼠的炒房市場,房市是個平常沒事,一有事房子被銀行收走還會倒欠幾百萬的投資不想碰?長期來看是正報酬?創造收入?這不正是股票嗎?股票是我們最佳選擇。船長認為不管人生打算做什麼,至少要有一個徹底了解其運作方式的投資方式,然後投資的方式能夠化繁為簡,越簡單越愜意越好,人生的「錢」是一個課題,但我們不該在這議題上忙碌一輩子。


◆ 我們都被平均了,台灣家庭財產平均




  主計處2020年的報告指出,台灣每戶財富(房子有扣掉房貸)平均約落在1263萬元,從生活底層爬向上爬到一半的船長我啊,看到幾年前這樣的報導,下巴都快驚得合不上了。原來台灣那麼有錢阿?


  事實並不是如此。計量分母是每「戶」財富平均,每年平均都是5%左右的增幅,一些鄉鎮城市房價可能年增幅1-2%不到,另外都市的增幅大概7%左右。是不是看出什麼了?這個增幅有可能很大一部分只是房價成長。


  最近又有求職網做的民間調查,發現台灣40歲以下青壯年平均存款只有寥寥的12.4萬。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撇除因學貸、房租等現代社會高成本的生存壓力,青壯年對於資產的概念實在太模糊。


  一兩年要換一次手機,想買台車,每個月有點閒錢就必須得在這高壓的生存環境中尋找些小確幸。既使每個月僅存一兩千塊的閒錢也認為這麼存一點意義都沒有。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而今我們這代,我想最快最快的方式還是去買賣所謂的紙資產,也就是我們的股票了吧?一樣長時間來看是獲利的,每年都會有不斐的股息收入,稍微學點挑選股票的技巧可以在不用槓桿的狀態下每年年化報酬率達到20%,一兩三千元存個十年也會有百萬的財富,大家缺的是這方面的投資知識來建造自己的資產。


◆ 遍地開花的詐騙集團


  網路上有非常多假借某某投資老師的社群,透過各種廣告管道宣傳假的LINE群,然後做所謂的養套殺等等。前陣子還有P2P詐騙案騙到所謂的台大財經系妹妹,本來該P2P立意良好,結果因為公司負責人利益薰心,一次的假債發行讓他嘗到甜頭,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船長之所以要推廣所謂的「核心存股」一方面是想要替自己的網站也好,電子書也好,創造一點被動收入讓自己的生活可以更有餘裕。一方面認真覺得,其實自己決定自己的投資並不困難阿。為什麼會有人為了那5%、10%而已的報酬,將自己的錢交給其他人打理?


  明明已經聰明到會擔心自己的未來了,好不容易看到所謂的「救星」,最後那個救星確是帶給自己人生規畫造成不可逆傷害的元凶。船長除了對於那些金融詐騙感到憤怒之外,站在受害者的立場,在知道自己大概可能追不回那些錢後,是我我會更苦惱之後要怎麼辦。


  如果那時有個更能讓人明白,或能讓自己安心操作的投資方式自己來,或許賠光了也不會那麼懊惱。


  所以我一直在推廣個人投資,不開群組,不報明牌(教學用的篩選結果應該不能算…?過一兩個月那個篩選結果就會跑掉了,請大家專注在教學內容),如果大家都會了一個最基礎的投資自己的資產的方式,我們就不會隨便被詐騙利用我們自己的擔憂,在想要更進階學習股票技術分析後,也有個保底的年化20-30%的技能。





<<上一篇:選股軟體-台股價值站


下一篇:通貨膨脹:錢會縮小,但資產不會。>>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