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存股] 退休後的生活由被動收入來支撐。Life after retirement is supported by passive income.

 ◇ 退休後的生活由被動收入來支撐


  根據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推估統計,台灣2023年的平均餘命總平均約在81.75歲,男性78.5歲,女性85.2歲。



  我們看到的這個數值是目前亡者的平均過世年齡,對於目前可能20、30、40歲的我們,25歲唸完書、服完役,距離退休最久還有40年,據國發會推估40年後,也就是2063年,我們的平均餘命將會成長到87.24歲,男83.9歲,女90.5歲。




  不管是因為投資理財而找到這篇的各位,或者單純搜尋退休相關議題而來到這篇的各位,我想都有一定的知識水平以及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能力,應該都能活到超過這個「平均值」。


  那如果我們65歲退休,成功活到100歲,中間會有近35年的時間處於無收入的狀態,細思極恐,今天我們就是要來討論這個難題。


◆ 資本市場健康的通貨膨脹


  大部分人在談到退休金該準備多少時,都有確實的考量到通貨膨脹的問題。當資本市場需要一個微微的通貨膨脹才能保持整個市場運作的健康,世界各國的央行都盡量將通貨膨脹控制在2%左右。可是幾乎都沒有想過那2%的通貨膨脹在我們退休後的30至40年還必然的持續著。最終這微微2%的物價複利如果沒有繼續考慮進我們的退休規劃中,最後可能會在我們人事結束前就把錢花完了。


  我們預設未來30年世界經濟都沒有遇上太過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僅以穩定的僅僅以2%健康通膨來成長,這個狀況下30年後退休時我們的物價水準會提升八成。



  換句話說,我們現在買的需要100元的便當,到我們退休時起碼要180元。


  算到這大家都還能理解,但開篇之所以會講到平均餘命,是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只算了到退休當下的財富需求,但後面還有半生純花錢的35年時間,那段時間世界的經濟百面會持續運轉,免不了的通貨膨脹會持續進行著。


  到我們百歲火化入塔前,至少2%的通貨膨脹總共持續了65年,這時物價水準大概會多2.62倍,再一次換句話說,現在一個100元的便當,同樣的份量當我們過世前的最後一餐會變成362元左右。


  


  這部分是很多人沒有想過沒有預料到的,退休到離世前的物價竟然又差了一倍。如果只有考量到退休當下的通貨膨脹問題,準備的資產(不會成長的話)或存款到最後會有點不夠用。


  所以我們在為了未來退休準備生活所需資金時,必須將退休當下以及過世前的物價水準一併考量下去,安全考量及計算方便至少也取個目前最低生活費需求的3倍左右。也就是說,假設我們還有30年的工作年,且退休後餘命約在35年,目前預估的生活最低水平約在2萬左右,我們在退休前要替自己準備有辦法每個月花上6萬的財產才能確保自己退休後的人生過上與現在等同一個月2萬元的生活水平。


  完全存現金不做任何投資理財大約需要6萬 x 12(個月) x 35(年) = 2520萬。


  30年的時間要存下2520萬,平均一年要存下84萬;一個月要存下7萬。問題是…台灣大部分的勞工薪資連5萬都不到,薪水全存下後還要賣肝賣腎才湊得到那麼多的退休金。


  就算自己非常會賺錢,月入十萬。在不投資理財的狀況下,也是要降低生活水準存下好大一筆金額,過著等同於3萬薪資的生活水準,但這樣賺錢的意義人生的意義就真的剩下工作了…賺錢就是為了享受人生,不是嗎?


◆ 政府的配套措施-勞退(新)機制


  勞工退休金機制的新舊版網路上已經有很多解釋了,新版勞退從2005年執行以來運作至今也18年。


  唯一要特別提的事是,勞保確實看起來岌岌可危,可是那也是舊制勞退與勞保本體的問題。目前還在就業市場上工作且公司有確實替員工保勞健保的都是提繳至新制,新制是「個人專戶」,不管事公司提交還是自己提交的那筆錢都是計在自己名下,勞保看起來快倒是因為以前勞退是上一代人吸下一代的血的概念(日本目前也還是這樣…),透過市場上還在辛苦工作的人繳交的勞保費用去供養那些沒有血緣關係的上一代甚至上上代的退休族。在這不合理的世代剝削下,加上出生率下降後在就業市場上的勞工相對以前越來越少,政府能收的保費支付不了舊制退休族的退休金。


  對我們還在就業市場上的人來說,勞保倒了是指舊制勞退徹底爆掉了,這部分國家應該會一直提撥經費補足缺口,畢竟是政府一開始的設計問題,使用新制的我們沒有吸誰血去對不起誰,舊制爆了我們新制的退休基金還在的。


  離題了。


  這邊會提到勞退基金,是因為我們只要有在工作,在公司合法經營的狀態下公司都會替我們投保勞保及「公司提撥勞退」,也就是說,在我們工作實拿的薪水外,除了健保費我們付的部分公司還有等值的公司承擔額外,還要再提一筆投保薪資6%的員工退休金準備額到我們的退休金帳戶。


  這筆金額再透過政府的專職代操人員做投資,替我們的退休生活準備一筆合適的金額,所以我們每個勞工都會有這筆最基本最基本的基金(沒有工作時的勞工會收到國民年金保險費,不繳老了會後悔)。因為這筆基金關乎我們勞工的退休生活不能做太大風險的操作,目前看來績效並沒有我們自行投資操作好,但把它當作一個退休的保底機制可能都還贏過那些存資產股或者買0056等的投資人。





  我們可以在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的網站上查到近期的退撫等基金投資效率,這邊我們可以看到,新制勞退基金近五年年化報酬率約落在6.68%左右,大部分時間勝於0056等高殖利率為主的ETF殖利率,0056等配息基金因為其特性問題(沒有追求成分股公司的成長率,殖利率過低即換掉)股價只會在一個大區間內震盪,本身價格不存在明顯的長線成長,只能拿來當作單利的銀行定活存代替品。

  

  這筆勞退基金因為在退休前是沒有辦法領出的,他的年化成長率對我們勞工來說是強制性的再投資,也就是說他會呈現一個複利增長,雖然他的績效真的很爛(?),但在30年到35年的複利效果下,到我們可以開始提領的那一天起,那筆金額會直接大大的填補了我們對於退休金準備的缺口。


  



  我們可以看到,僅在公司提撥6%的狀態下,假設我們現在30歲,65歲時退休,3萬元的投保薪資公司約繳納1800元至我們的勞退專戶,在35年後申請勞退大約每個月可以獲得29195左右的退休金,用1800元繳35年,總共成本也才75萬6000元,就能確保未來退休的時候提領的退休金約莫等於我們現在的薪資。


  當然在通膨持續成長的狀況下,這個金額到通膨的未來是不太夠的,但我們前面算的月需6萬元左右的退休生活費馬上剩下一半的壓力。



  當然,除了法規上強迫公司提撥的6%,我們可以再透過自提6%讓提繳率達到12%,退休金直接翻倍。不過…這邊我覺得要看個人人生規劃了,我們手上握有一個效率更好的存股技術,而且我個人會想在退休前到國外生活看看,到時還會回頭改繳國民年金(投保額度固定)。


  退休金之所以會那麼迷人,是因為他在我們退休後會變成按月給的「被動收入」,原本的本金可能不需要那麼多,但因為在合適的理財效果下透過複利我們用75萬的成本直接cover掉本來退休該準備的1265萬(2530萬的一半),所以才說即使沒工作國民年金記得繳,效率差是差了點,但這保底機制對於我們投資人來說可算是多了一道保險。


  那在我們核心存股的策略下,基本上因為本益比都選在10倍之下很多,大概率殖利率都是10%起跳的,目前一個月還有3萬的缺口;一年是36萬。我們的那10%殖利率要達到36萬,回推本金大約落在資產價值360萬左右。


◆ 360萬的資產也可以用時間複利的方式疊出來 


  我們核心存股策略中,選定的低本益比與投資成長試圖創造了最大報酬,ROE篩選了公司獲利能力…等等之外,我們還有一項「EPS年均成長率」的短中長期要求,這點我們就可以拿來當作對於我們投資的公司本身資產成長的速度,也可以當作我們月配息的成長率。也就是說,在我們的策略下需要挑出至少EPS年化成長率15%以上的公司,這個成長率類同於勞退基金年化報酬率的那複利的6.68%。





  在薪資30000元的情況下,在已經有勞退新制的帳戶保底的情形下,我們將自提1800改為投資在股市做存股,一年投資個21600元,同樣是35年,同樣35年下來成本75萬6000元,我們最終可以獲得的平均月配息約落在17萬5588,遠高於效率較差的勞退新制基金而且可以完全覆蓋我們的退休金需求。


  雖然這是過度理想化的狀態,但這個理想就算給他打個對折也遠超勞退新制基金給的保底月退休金。船長我是要說,在時間長期的複利之下,退休沒有那麼可怕。只要有一點點的投資金額,選對方法選對工具擬好策略,其餘交給足夠的時間去複利,讓資產的價值擴大,很容易解決我們原本單靠儲蓄解決不了的退休問題的。



<<上一篇:FIRE老闆?不要那麼輕易地離開就業市場。


下一篇:資產複利的效果>>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