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存股] 通貨膨脹:錢會縮小,但資產不會。Inflation: Money shrinks, but assets don't.

  ◇  通貨膨脹:錢會縮小,但資產不會。


  今年因為疫情結束後各國經濟尚在復甦的途中,加上疫情期間各國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下,歐美日台等各國各地都有大小不同的通貨膨脹。美國更在2022年7月時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更高達了9.06% (NSA),我們台灣才4%就讓很多家庭主婦、家庭主夫每次買菜的花消幾乎都快翻倍了。美國9%是什麼概念?很多民生物資翻了兩翻之外,餐廳等產業因為要維持獲利百分比,餐點價格也是噌噌的向上翻。





  通貨膨脹聽起來很可怕,但是沒有通貨膨脹,反而進入通貨緊縮的話會更可怕。


◆ 讓有生產能力的資產變得更有價值


  前面有稍微提到通貨膨脹時,有說道各國央行都會盡量將國家通膨控制在2%左右,這是因為我們需要讓貨幣正向循環。例如說一位年近上百的富翁,他因為年事已高,無法承擔更多的投資風險,因此將所有的錢都放在銀行不做任何投資,不買任何資產。這樣這些錢就會被鎖在銀行變成一攤死水。雖然銀行會在有準備率的前提下將其他錢拿去再投資,但因為實際上那是客戶的金錢,對銀行來說屬於負債,所以他們也不會拿來做太高報酬的風險投資,且還需要付給存戶活存或定存的利息,創收能力有限。


  一位還好,假設所有的老人家都如此,市場上的流通貨幣就會越來越少,少到最後可能我們國家貨幣要開始像愚蠢的虛擬貨幣一樣,必須變成0.1台幣、0.01台幣、0.001台幣,流通貨幣因為變得太少必須把它拆分再拆分才能夠滿足市場交易的需求,當然,物價也會因此越來越小。


  東西變便宜了是好事嗎?並不是,老人家沒有生產能能力的錢會變得相對越來越大,明明一開始只是能買一棟房的千萬富翁,在他活到一百二十歲時因為物價下跌變成能買十棟房的千萬富翁,他們的錢沒什麼變動,但物價縮水了相對原本有錢的在完全不勞動或投資的狀態下變得更有錢了,這並不公平。


  也不一定是不能對抗風險的族群,反觀我們,假設我們今天賺的一萬塊只能買一個月的糧食,但知道撐到下個月就能一次買上兩個月份的糧食,那我們這個月就理所當然地會縮衣節食,這下市場的流動資金就更少了。


  那微幅的通貨膨脹就是一種市場修正。必須得讓還在就業市場的勞動人口,和有資產能夠創造更多利潤的人們,提供更多一點點點的資金流動動能,這樣勞動人口才願意消費,資產創造的財富能夠流動,才能維持市場的供需穩定性。


◆ 不是退休後就不需要資產了


  呈上所言,適量的通貨膨脹才能讓資本社會進入正常的消費循環。所以假設我們已經有了年紀,反而不應該將所有的資產轉變成現金來慢慢花消。特別是一代比一代的壽命延長,隨著醫療的進步,我們這代或2000年後出生的下一代,平均壽命是非常有可能突破100歲的,更有甚者曾指出在我們透過免疫力治療法攻克癌症後,非常有可能直接延長到粒線體複製極限的130歲,然後還有所謂的粒線體修復技術…恩…長生之路可能不遠了?但我們的退休年齡可能介於65-70歲間,才壽命極限的一半,假設我們在退休後就不再面對風險,不是著創造更多收入,是不是錢規劃到幾歲,幾歲花完了就在幾歲蘇俄賽得了?


  人生百年、吃百二,在我們這代已經不是個隨口說說的祝福語,資本社會是相對公平的社會,如果我們放棄資產讓自己的財產長大,未來的路只會越走越窄。


  雖然船長我不是很建議為了賺錢而購置房產,但拿房產與股票做對比是最好讓各位運用同理理解的方式理解兩者都是所謂資產的效果。對於台灣現在很多老人家來說,他們目前養老的方式正是透過年輕的時候購置的房產創造的租金收入來養活自己。那我們這代買房是稍稍有點困難了,而且一直看到房市早晚會泡沫化的資訊實在很令人不安,比起房市,我們也是可以從現在開始慢慢存股,最後我們擁有的資產創造的利息不會比上上代人透過房市還低的。




<<上一篇:什麼又是資產?為什麼要創造自己的資產?


下一篇:>>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