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存股] 槓桿型ETF既有問題的緩解方法 Ways to Mitigate Existing Problems of Leveraged ETFs

 ◇ 槓桿型ETF既有問題的緩解方法


  除了前篇所述傳統存股方法運用在存00631L上的槓桿商品會有的兩項無解問題,無法透過定期定額維持我們實際上看到的單筆投資超高報酬率,以及不配息對於我們的金流來說會失去足夠的資產保護能力外,單筆與定期定額都會有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假設買入後馬上下跌,我們的槓桿倍數在被擴大的同時,槓桿ETF也會同時擴大我們的帳面損失。


  這些缺點相對於報酬來說風險報酬比是真的不低,而且也非常考驗投資人對於持股的信仰值。


  這時我們財報派存股的市場判讀能力就可以用上了。


◆ 判斷整體市場是否過熱


  我們在談到大盤本益比時曾經說過,大盤本益比本身代表著指數與整體獲利關係的倍數比。


  那…台指期與大盤間多少是會有一些些差異,但期貨本身也是對標指數的,所以加權指數相對於大盤本益比的關係,也是等同於指數期貨對於大盤本益比的關係。


  舉個例子來說,在我們的整體市場獲利不變的情況下,指數因為外資資金調節或者內資恐慌等原因下跌,這時我們的本益比會跟著下跌倍數變少。反過來說,在指數不變的情況下,我們的出口貿易降低後導致各公司的EPS下跌時,我們的本益比會反向倍數變高。


  所以,本益比變成同樣可以衡量我們加權指數的貴與便宜的最佳指標。指數本身本益比過高就代表那個市場不是基本面的整體獲利不行就是指數點數太高了。還有像美股那樣整個S&P500或那指,已經長年維持在30倍以上相對於我們台灣市場太貴,不適合這個時候還針對美國的股市整體購買相對應的槓桿標的,我覺得美股只適合在股海中撿那些超划算的小公司。



台股大盤歷史本益比


  我們可以從十年期以上的大盤本益比抓出個高標與低標區間,用來判別我們台灣的市場是不是在適合針對指數本身買入的時間。


  可以看到最後一列的台股過去十年本益比,低標在13.83倍,高標則在17.93倍。抓個整數低標14倍與高標18倍,待會要看數字比較不會看到眼花。


◆ 放棄定期定額,在市場被低估的時間點時才買入


  回到大盤本益比本身,當我們的整體基本面獲利能力足夠,市場價格卻沒有完全反應出該有的點數時,這時候才是我們應該出手準備接手00631L的時間點。



  我們這邊可以看到,藍點點(本益比低於低標14倍)時相對於指數線圖(紅線),幾乎都是起漲前的低谷


  除了2002-2003年間因為dot-com網路科技公司泡沫化後一年世界經濟受影響那陣,大部分公司盈利都受影響導致整體大盤本益比異常,以及2009-2010那陣因為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後的世界經濟影響一樣大部分公司營收都受到波及,大盤本益比又再次異常。我們若透過整體市場的基本面為依據追求較高的勝率及正報酬,能買入的時間點並不多,撇除2022-2023後面那幾個藍點點股價還沒漲上去,前面藍點點相對應的指數都會在一兩年內轉成正報酬。


  計算起來有點麻煩,我也懶得截圖一步步貼上來了,這邊這樣買00631L年化報酬大概有23%,已經大幅貼近單筆投資後持有的效率了。


  至於賣點,這邊就要看個人了,可以考慮避開本益比異常時段以大盤18倍本益比高標為售出基準時間,不過國際形勢稍微有點亂,如果僅以本益比倍數售出有時候會砍在短期內的小風險上。


  船長個人是規劃年化報酬的5倍就收割一次。也就是說我這邊算出來的23%年化報酬,在正確的時間點買著買著,只要帳面報酬抓整數滿100%我就揮動鐮刀收割一下做個獲利了結,透過核心存股策略挑出當下最好的績優股轉換資金存放處。


◆ 系統性風險時怎麼辦?


  以上圖來說,在系統性風險下因為整體商業的停滯,相對於股價來說本益比會爆高到變成異常數值,這個時候因為我們不太可能去預測未來什麼時候會恢復正常,股市整體的動盪會稍微大些,用大盤本益比的方式去判別買入00631L會完全沒有適合的買入點。


  這時我們不如把資金拿來買當下本益比最低的個股吧。中華電在2008年末的時候本益比才9倍左右,許多小公司本業並沒有受到世界經濟太大的影響,反而能在選股SOP下挑出更多低本益比的個股,這個時候買入的公司股票基期超級低,選擇得當公司的年營收成長搭配超低本益比都能夠超過00631L,我都恨不得在2008年時就有這些金融知識去挑幾個股票來放著存了。


  等到市場緩過氣來相對大盤指數也緩過氣了,在這之前買0050都可以放著不管他,00631L放著不管當然也沒關係,在相對自由的市場中長期來看,指數永遠是正成長的,獲利只是時間問題。



<<上一篇:破格的漲幅,唯一推薦的ETF,年化報酬率25%


下一篇:巴菲特的價值投資觀-專注於公司本身而不是預測市場>>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