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存股] 本益比與EPS成長率相輔相成,倍率化的勝率 The price-to-earnings ratio and the EPS growth rate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the winning rate is multiplied

◇ 本益比與EPS成長率相輔相成,倍率化的勝率


  EPS成長率與本益比,在做長線投資時,單靠這兩個參數可以做到很可怕的報酬效果,雖然這只是勝率上的問題,而且我們存股派一般來說要抱著股票一起入土的,但~如果我們的持股在帳面獲利上也有不錯的增幅,對於我們再跟銀行信貸做資產證明,或者未來進階後可以開始做股票出借,依照當下已經超過我們成本價的股價收取1%~20%的收入,會有非常可觀的存股配息外的額外收入。


◆ 大盤本益比近十年約落在15-18倍




  但茫茫台股海中,有時不時接近本益比30倍的台積電,有近幾年穩定維持25倍以上的中華電,當然也有本益比剩下個位數的績優股。


  雖然這些公司許多都是上櫃仍未上市的,但其實…我們現在打開股票買賣APP,有人真的特別去點開確認哪個公司中哪個是上市,哪個市上櫃嗎?不會吧。


  上市與上櫃差在公司規模大小,台股都是集中搓合,已經不太去區分上市櫃了。但國外投信等投資機構因資金叫龐大及風險考量等因素,較少在買上櫃股票。不過我們單筆幾千幾萬幾十萬的小小投資人,對於公司規模小的股票來說還不至於影響整個股價。


   但是小公司他香阿,外資不太買,只是規模比較小而以獲利能力又不差,因此在做本益比篩選時發現低本益比的選擇都是上櫃股票倒也不至於這麼擔心。


◆ 台股淺碟市場不適合投資?


  台股會被認為是淺碟市場的原因主要有三:


  1. 國內資源有限,我們除了世界各地到處都有的砂子和石英可以拿來發展矽工業,就是我們的晶圓產業,沒有生產其他礦產了。


  2. 對海外技術依賴高。不過…我想這世界各國都是透過技術合作才能順利生產高科技產品的吧。


  3. 股價容易暴起暴跌,這點就是我們的重點了,台北股市長年來外資持股落在40%左右。


  但外資、國內投信、自營商等,除了些各國的長照基金外,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年度績效需要追求,意思是說,他們不太會將持股捏在手上。因此做短中期的投資較多,價格到了就賣了。


  還有遇上各國自己的經濟問題時,也會不顧一切的向2008年這樣將資金抽回國,美國升息也是,外資除了最近狂賣台股以外,其他各國的市場也是同時被倒賣著。


  這是壞事嗎? 不見得。


  原因是這樣的金融因素並不會造成公司本身的實體營收影響,換句話說,本益比會降至非常低的狀態。





  比如我們現在(2023.05.02)的台積電,現在本益比可剩下13倍呢。營收確實目前累積下跌了15%,不過依往年平常的本益比倍數20倍上下,現在的股價合理價應該要在769元上下才合理,但就是因為外資等因素下跌過猛漲不上去。那台積電在這個時間點,就是比往年便宜的低基期。


  因為淺碟市場的關係,變得很多公司股價受到各種原因不合理的上漲下跌,連台積電都如此了,其他公司呢?明明是優勢的淺碟市場,可以有更多機會買入低本益比的股票的超棒的市場,卻被許多分析師嚷嚷著是個壞市場,不好的市場。


  自己不會利用就嫌工具差環境差的,實在看不下去。


◆ 低本益比回歸市場合理價時


  如同剛剛所說,本益比會拿來作為便宜價、合理價、昂貴價的判斷依據,還是一句水往低處流,我們所買的低基期的股票會在未來回到合理價區間時帳面獲利呈現不斐的正報酬。


  一般來說我們會將台股的公司股價的本益比低於12倍時稱做便宜價,12到18倍間稱做合理價,18倍以上稱做昂貴價,因為大盤本益比的區間也是如此,08年金融海嘯後大盤本益比最低到近10倍,海量績優股本益比剩下3-5倍。


  3倍的本益比代表什麼呢?


  通過我們前篇的四種條件篩選後,那些3倍本益比的個股確定營收還在成長、財務實際上也沒有問題,單純只是外資撤離加上內資信心不足導致股價暴跌本益比暴跌。


  那這時我們買進10000元的該股票,在往年盈餘配發率有70%的一個常見公司上,我們可以推算出配息會有23.3%,近2333元。這樣的公司通常都會在配息前被財經新聞提出來,然後股價暴漲,配完息可能又慢慢下跌,隔年配息前又一次,然後慢慢因此被更多人發現導致股價被「市場共識」等原因卡在季線年線等大家的均價下不來。


  會出現這樣的股票,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市場上「錢沒有那麼多」,加上分析師也好,財經新聞也好,不會特別關注那些小公司。


  講到晶片,大家先提的是台積電。講到建築業,大家直接想到的是遠雄、寶佳、南港,講到電信業,大家直覺想到中華電。但是晶片業需要封裝、測試,單一個台積電做不出晶片,那些公司的盈潤能力呢?說白點,有人注意到做無塵室的聖暉嗎?沒有,財經新聞還是分析師提到的頻率相對其他電子廠超少,但單靠篩選的就是能找到這樣的公司。


  船長在以前著作中為了教學而舉例的股票,大多都已經在兩三年後突然被市場發現,目前帳面報酬翻三倍的都有。就是因為這些平常沒人提,沒有波動不好做短線,沒有什麼特別議題的公司,要靠自己發掘幾乎不可能,最快的辦法就是反向用財報去找了。


  水會往低處流,只是時間問題。三五年翻倍也算快了,存股要放寬心相信自己的選擇。況且,我們要的只是績優公司在低本益比時獲取的高配息。


◆ 帳面獲利也會因為本益比與EPS成長率而成倍成長


  之所以這樣挑選股票帳面獲利會翻倍成長的原因,除了是因為績優公司的本益比會在被市場發現之後漲回原本的合理價外,另一方面EPS成長率如果在買下後有繼續維持,那我們的持股價格也會在本益比倍數效果後再次倍數成長。


  舉個例子來說,一家未被發掘的績優公司本益比當前為5倍,EPS為10元,EPS成長率為10%,當下買入價格為50元。買下後馬上被市場發現,本益比暴增至15倍合理價格為150元(帳面獲利200%),然而EPS仍然還維持成長,成長幅度若持續維持,當年度總和的EPS順利達到11元,這時15倍的本益比合理價應當為15×11=165。


  意思是說,只過了一年,在被市場發現形成市場共識後,單單第一年後的合理價位報漲到165,為原本本益比的三被還多,多的那15佔原本成本的30%,正是合理本益比15倍 ÷ 買入本益比5倍 × 10% = 15 ÷ 5 × 10% = 30%。


  我們明明只有需要公司一年成長10%左右的每股盈餘績效,可是因為我們本益比挑得夠低,往後若每年都有這樣的績效,帳上獲利就是每年30%的「複利成長」。


  因此,EPS成長率就是滾學球的坡度,本益比低度應該要算是雪球本身的溼度吧,越濕的水球越容易在斜坡上滾出更大的雪球。



<<上一篇:存股要點整理


下一篇:定期不定股,分批買入>>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