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存股] 如何開始投資股票 How to start investing in stocks

◇如何開始投資股票


  我們所說的「投資股票」,都是在談在集中市場上(台股上市/上櫃)的公司。這時候我們最一開始需要的正是一個證券戶。除了證券戶外,也還要更進一步了解股票獲利的原理。


  只要銀行屬於「金控」業,就會有他所屬的證券部門。當然也有很多小型只有證券部門的小公司,那麼這些差異在哪?要怎麼選擇呢?讓我們來談談吧。


◆ 投資股票是如何賺錢的?


  之前談到股票基礎時,最後用阿華、小明、小美所投資的餐廳做一個微型股市模擬。他們本來所投資的餐廳花費了一千萬元,但因小美在未來想要有更多比例的獲利分潤而向小明用兩萬元一股的價格收購了部份股票。


  這時我們把那個兩萬元一股視為「市場共識」,也就是我們所見到的「當前股價」。以「未變現」的股票資產來說,未參與交易的阿華手上原本也是一萬元一股,持有三百股,總價值三百萬的股票。在市場共識的狀況下也會跟著被認同為其價值應該要是兩萬元一股,這時候阿華的餐廳持股的資產總價值便會是從原本的三百萬變成六百萬,阿華只是沒有要賣而已,不然他也可以用兩萬元一股的價格賣給想要買股票的小美。


  對小明來說,他一萬元一股買的股份以兩萬元賣出,他淨賺一萬元一股,投資報酬率100%。這就是股票第一種賺錢的方法,透過買賣股票低買高賣所獲得的-資本利得。


  三人所投資的餐廳分配盈潤,在股票市場上我們稱之為「配息」,也就是第二種獲利方式-股息收入。


◆ 投資股票的基本原則


  投資原則之一:長期持有。適度分散風險後長期持有幾乎是穩賺不賠的(中國等非完全自由市場需另討論)。以美國股市為例,以Google留存的資料1983年來看,道瓊指數僅有1171點,時至今日已達34027點,假設我們完全不知道如何選擇股票,所以把上市的股票平均全買了,這樣傻傻地買,買完就放著,四十年後賣出,光是資本利得就有29倍。




  除了日本因二戰後債務與國家金融政策方向不同,還有部分戰亂國家外,各國股市指數都是一路向右上成長的,開公司就是要賺錢,集合起來的股票指數長期來看當然都是上漲的。




  台股也是如此。雖然長期漲幅沒有美國那麼誇張,但長期平均下來一年有個5~7%也不為過。我們因為國民風氣比較愛現金配息高的公司,所以比起美國各公司的配息率與殖利率較高,這部分若回歸計算入漲幅中,或者我們自己手動將配息在投入市場,結果也不比會比美國差。


  假設我們的持股每年都有穩定的5%的成長,投資100萬後,第一年末該持股價值會升至105萬。看起來很少,但第二年會是以105萬為基準再向上成長5%達到110.25萬,比第一年的漲幅多0.25萬,以此類推14年左右之後投資的100萬就價值200萬了,這就是複利成長效果,當然這只是理想化的狀態,股票需要長期持有,才能無視偶爾突然的世界大災變(系統風險:2000年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等等)。


  投資原則之二:分散投資。雞蛋不要裝在一個籃子裡的理論。在股市上運用時不是要大家真的全部股票買一輪,而是不要把所有可投資資金都放在同一家股票上,僅投資一家公司,該公司破產倒閉了的話損失是100%,平均投資十家公司,其中一家破產倒閉僅算損失10%。


  在分配資金時也可以透過公司種類(科技、生技、建築…等等)分類投資,又或者以國家為區分,台股市場外買美股或者日股、泰股、越股…等等。


  這樣一來在單一產業或單一國家出現狀況時至少還有其他被分散出去的資產是安全的。


  投資原則之三:分期投資。我們是無法預測未來的,有時候我們在股票市場上遇到的風險不會是單一產業或單一國家的問題,像近期的烏俄戰爭,因為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關係,那陣子不管什麼地區什麼種類的股票都有微幅下跌的趨勢。


  還有像2008年金融海嘯、2000~2001年的網路泡沫等等,假設我們在市場崩跌前就將身家全部投入市場中,我們不僅賺不到股市跌無可跌後慢慢復甦的那段,還會因為被套牢資金無法靈活變現運用(除非認賠賣出,美股道瓊在金融風暴後花了五到十三年才回復到原本的次高與最高點)。


  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我們應該要透過分次分期的方式慢慢的一筆筆的將資金轉換成股票資產。


  當然,身為受薪階級的你我,要透過買股票存錢的話也是要等定期的薪資發下來,這點應該可以自然而然地達成。


◆ 證券戶的選擇


  常見的證券公司分為兩類:


  一是金控業下的證券部門,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銀行業另外成立的證券部門,這類證券戶開立方式跟銀行戶開戶方式是一樣的,有些銀行也可以用活存戶直接作為證券戶扣款戶頭使用。


  其優點在於銀行體量較大,資金較為充足,都會有銀行自製的買賣股票的 APP ,在遇上問題時處理得也較快,而且因為個人資料都同屬同一金控下,在網路銀行上可以直接看到自己的股票或其他資產,若有需要做資產評估來做個人信貸啥的都會稍微方便些。缺點是通常買賣股票所需的手續費和其他相關業務的手續費都會稍微貴,尤其是中國信託貴超多。


  以 APP 方便性和客服處理速度來說,私營的商業金控(中信、玉山…等等)又比公營的金控好一些。


  二是一般證券行,這類證券公司是沒有銀行業務的,會需要自己先去開一個該證券公司所需要的證券戶,我們在那個證券戶頭轉入現金後再由該證券公司設定扣繳。通常這類的證券行手續費都會低非常非常多,但 APP 有些很難用,不然就是公版 APP  改製的(三竹科技)。


  除了手續費和 APP 實用性考量外,建議各位可以把證券公司的地理位置也納入考慮,盡量選擇離自家近一些的。雖然現在幾乎都可以透過手機完成各種交易,但有些功能要開啟或者簽屬文件時很偶爾要跑一趟。如果家住屏東,戶頭開在只有台北有的一間小型證券行就…




<<上一篇:股票初心者超基礎篇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