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存股] 即使高殖利率也不該當作存股目標的股票 Even if the yield is high, it cannot be used as the underlying stock

 ◇即使高殖利率也不該當作存股目標的股票


  今天要繼續談的是依靠殖利率判別個股是否能夠作為存股目標容易被誤導的迷思第二篇。我們可以在這些問題中慢慢反向推敲出買賣股票時該注意的事。


◆ 營收長期逐漸下降或持平


  我們前面提到,透過殖利率判斷時有可能會遇上些短期時空背景內因事件而提升業績的公司,這個短期我們必須得自行觀察何時開始的,以及預估它何時會結束,以此來判別是否該作為短期或一段時間的存股標的。


  比起上述那類標的能夠維持好長一段時間的高殖利率及成長,市場中還是會有一些股票因為其他原因而看起來配息還不錯,但營收並沒有成長甚至衰退,這些個股通常都事因為某些「信念」及「市場共識」原因股價維持在一定的標準。比如說台灣的電信業,因為在金融海嘯時期因為電信仍然是剛需,所以在大盤暴跌幾十%時電信類個股僅僅微幅下修十幾個%,為此在金融海嘯之後的好長一段時間內都被散戶投資人認為電信業都是個好標的,不但配息穩定還有足夠的抗跌性,能應付大部分的系統性風險。





  但是有部分投資人,包含船長我,都認為這只是個迷思,當時電信股在市場暴跌前本益比才五到十倍,意思是說以前根本相對沒有投資人在買的股票,獲利模式超穩定沒錯,但本來就不可能跌去哪。從本益比河流圖可以看到,因為營收模式幾乎是固定的,能獲利的管道就那樣,營收起伏不大,所以本益比河流圖基本趨近持平,在一種散戶投資人吹捧後,股價在2008-2009年前後開始飆升,一路突破本益比15倍直到現在26倍,明顯因為「市場共識」造成的個股市場過熱。

  

  不是說電信類現在不能買啦,這麼強大的市場共識大概在遇到下一次像金融海嘯這樣的系統風險,大概動盪也不大,只是拿來當存股標的的話效率會稍嫌慢一些。


  怎麼說呢?我們來看看他相對的殖利率就知道了。



  這邊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因為中華電信的營收幾乎是持平的,股價卻越堆越高,從2008年的殖利率(2007年的營收)還有9.7%,時至今日已經剩下4.03%,長年以來中華電都是配5元上下,所以跟著股價的上漲,殖利率也幾乎同比下跌。


  我這邊下面取的負面案例是配發股息遠超於營收增幅。會將公司名做遮蓋,我想認識我本人的都知道我在說哪家公司,他是營建業,然後我長期在各大股票社群待過幫助各位新手解惑過,滿常看到那家建築業的買通股票素人KOL在替他們家公司喊多,這邊要提醒各位,依據台灣金融法規,非專業科系或沒有金融相關股票證照的,隨便喊股票容易觸法喔。



  這邊我們可以看到該公司的股息自2014年以來長期配股配息都維持在10%上下,問題是該公司其實這其間大部分年度、季度財報是現金流量都是負的,營收成長也並不如股息配發的好,這些錢哪來的呢?船長我不曉得,借的錢比賺的多,年度營收正正負負,公司商品評價不優,隨便查就一堆建商與買家的爭議。近幾年他們在專攻都更計畫,或許是跟政府借的錢比較穩定所以他們比較敢發也不一定,但…總之我們是要存股,不是想要介入他們的爭議,也不是要拿自己的錢下去賭,回到本心,他們的營收確實與盈潤分配不成比例,看到這樣的標的請慎重考慮吧。



◆ 配息率(盈餘配發率)過高的公司


  有個常被跟「殖利率」搞混的名詞「配息率」,這個指標不多人會去特別查找,而且字面上意思也是真的很容易混淆,它原本的全稱是「盈餘配發率」、「盈餘分配率」、「股息發配率」、「股票配息率」、「股東分潤率」…等等,看過好多翻譯名詞…英文原稱是 Payout Ratio,它是指公司在賺錢後,那些淨利潤要分配給股東的比例。


  這類的比率常常會跟著產業別不同而不同。像是台灣的強項,半導體及其周邊科技業,需要公司保留較大部分現金作為研發、建廠等等的資金,所以配息率一般都在30%左右,也就是說年度EPS若在10元左右,公司只會將盈餘的30%,也就是3元配發出來作為股息,另外7元作為公司的發展所需資金再投入公司本身繼續創造更多的營收。


  像前述電信業類,因為營收模式大部分都是「訂閱式」的月入金額,通常所需建設成本並不需要那麼多的預留資金,公司本身自己持有的股份也會回饋給公司股息,很多靠那股息就夠發展了。所以電信業的盈餘配發率通常超高,80-100%都有可能,幾乎把賺的錢全部回饋給股東。



  然而剛剛所提負面案例的建築業,他在獲利不足且負債累累的狀況下,配息率竟然高達300-400%,這類公司如果不是向政府借貸而是與商業銀行等籌措資金,遇上金融系統風險時將會遇到不可抵禦的嚴重風險。





  這並不是建築業股票的常態,偶爾將前幾年保留沒花完的盈餘補配完也就算了,年年破百%的盈餘配發率實在令人擔憂。


◆ 交易量較少的股票不是不能存,只是要注意買賣時的價格。


  各類股市節目上常提及「交易量少的股票盡量不要買」,為什麼呢?


  如超級基礎篇的例子,小美向小明購買餐廳股份時,僅僅他們倆個人,一次的交易,就將餐廳整體的股價從10000元一股拉升至20000元一股,一次交易直接翻一倍的市值。


  放大到股票市場也是,假設一隻個股一天只有三十萬台幣的交易量,一個小時可能交易不到一張或幾股,很容易在自己或他人下單後價格直接被敲到漲停板,因為買的人少,賣的人有可能隨便掛個漲停板賣出,急需股份的買家或許不太在意今天那浮動的10%,導致自己當天要買或那一陣子要買的價格漲跌過快,多少會影響自己買的價格的效益。


  但是呢,對於中長線存股來說,我們更該在意的是那家公司的營運能力及配息能力,有些默默無聞還沒被市場炒熱的公司出現這樣的狀況並不是太少見的。假設自己沒有要短線脫手的打算,或者根本沒有考慮要賣的打算,當下掛單時掛指定金額購買避免買到超過預算或失去效益的金額就好,有可能會因此買到市場中的黑馬呢。


  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在買什麼比較重要,有些公司就是營業能力很好還沒有被市場發掘而已,注意自己購買的時的價格,然後買了能安心放著比較重要些。



<<上一篇:那些要注意的高殖利率股票


下一篇:怎麼判斷存股標的效率過差?>>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