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縮意識擴展範圍。

淨空的環境,事先畫地自限

  當我們的科技已經進步得能夠輕易地剝奪我們手邊僅有的碎片化時間,即使顯意識努力地將計畫安排完整,仍會有很大的可能因為我們潛意識對於多巴胺的渴望,將我們的航程轉向不可回頭的錯誤航道。

  口袋中拿出手機,幾秒的時間就可以看一部有趣的短視頻,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看一個Youtube節目,短暫的快速地補充多巴胺的管道變得太多了。新一代甚至一周看電視的時間加總起來也不到一兩小時,我大學時期四年甚至完全脫離電視這個媒體,畢竟相對於其他媒體,電視能提供的資訊不能由我們自己選擇,動輒固定時間的一兩小時的節目也太影響我們的生活安排。

  練習去透過意志克制這一切是非常痛苦的事,而且控制得了一時,在媒體更進一步發展後,我們還有那個能耐能拒絕新的誘惑嗎?

  真的這麼做最後只會變成被時代拋棄的老人吧。

  那,我想要說的事,不管媒體的型態怎麼樣變化,它們都是為了傳遞資訊而被創造出來,廣告也好,知識也好。對的,知識範疇也會隨著媒體的進步而產生新的傳遞方式。

  比如在假設有那個心思想要重回學校重考大學考試,我們已經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所有高中的課程了,不論中文也好英文也好都找得到。甚至學生沒有完全聽懂白天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在家也可以透過新媒體隨意找一個自己比較能理解的老師再聽一次。

  透過這些新媒體,除了要避免被輸入資訊使得自己麻木的副作用,稍微透過意識控制自己主動去篩選想看到的東西、想知道的事物,然後讓本來用來娛樂的媒體載體充斥著想要知道的資訊。

  比如將自己的Youtube訂閱清單都換成語言課程內容,網頁版本將「訂閱」那個網址取代Youtube首頁加入書籤,讓自己每天打開Youtube只會看到自己預先訂閱的節目,而不是演算法餵給自己的東西(ps.雖然現在演算法可以自行刪除標籤來篩選要顯示的推薦頻道)。

  搭乘交通工具時聽的音樂換成外語歌曲順便練習讓自己聽懂歌詞來訓練語言能力,又或者透過電子書的文字轉語音輸出(TTS)改成用聽的來閱讀一本書。將自己的書桌整理成一個只能處裡眼前事物的絕對清潔的環境,讓自己即使分心也只能分心到更無聊的事務上,試圖讓意識被填滿,利用顯意識主動規劃一件無法被潛意識抗拒的方式,將意識填滿。

  所見即所得,刻意將自己沉浸在那個環境,被那個環境包圍,將自己囚禁在所想所要的牢籠內,這樣,既使無法控制潛意識,他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間內神遊了。

較新的 較舊